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职毕业生就业深造仍受制约 学历"藩篱"无处不在(2)

2011年03月02日 14:00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高职“不通车”,中职毕业生升学难

  针对上述问题,鲍风雨建议,应该让学有余力的优秀中职学生能够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为中职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长期以来,中职教育一直是“就业教育”。为促进“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生)就业,2006年,教育部要求,“三校生”升入高职院校的计划数不得超过毕业生人数的5%。辽宁现有中职学校在校生约25万人,按照这一比例要求,即便加上一些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开展的“3+2”合作,“三校生”升学比例也不足10%。

  记者在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辽宁装备制造学院了解到,这里现有在校生7000余人,98%以上来自普通高中。“我们也愿意多招收一些有一定技能基础的中职毕业生,但目前学校招生还是通过高考,中职毕业生肯定竞争不过普通高中生。”辽宁装备制造学院校长姜军说。

  由于近些年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学生大多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大多数中职学校设置的“升学班”也出现了萎缩趋势甚至干脆被取消。记者在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了解到,这里几年前“升学班”规模最多达到500人,目前不足百人。“现在国家缩小‘三校生’招生比例,‘升学班’的学生大概只有一半能考入自己理想的高职院校,学习的人自然越来越少了。”负责“升学班”工作的刘颖老师说。

  此外,高职教育也存在无法满足中职学生提升能力需求的问题。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徐涵指出,由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分离办学,不能有效对接,优质学校的职业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目前我国中高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重复建设严重。“高职招收的也是‘零基础’的学生,两三年后不比中职毕业生高明多少,随着企业要求越来越高,中、高职所培养出的人才都不能有效满足企业需要。”徐涵说。

  搭建中高职“立交桥”,培养高技能人才

  专家建议,中职毕业生专业虽然技能突出,但由于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很难竞争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对口岗位,因此,亟待创新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为部分学生提供升学机会,引导这部分学生专心学习,增加就业的机会和竞争力,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和谐稳定。

  徐涵分析指出,针对企业当前的用人趋势,中等职业学校应对企业的产品、技术升级状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据此迅速调整自身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方式,以使毕业生更符合企业需要,更有就业竞争力。

  针对中高职衔接通道不畅问题,一是应放宽中职学生升入高职的比例。“国外高职院校生源中,对口升学的中职生占据了主力,而我国目前却是普通高中生占据绝对核心地位。”徐涵说,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建议改革现有的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把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竞争,变为高职学校拿出一定的招生计划单独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特别是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更应向中职学生倾斜。

  二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宏观调控,重新定位中高职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构建和完善职业学校学生的终身教育体系。可在更大范围内试行省级以上示范性中等职业院校与高职院校“3+2”联合办学等做法,或由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试点单独招生政策等,构建各具特色的中职学生成长“立交桥”,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记者 王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