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介入的嘛,这个涉嫌诈骗!”一进小组会场,中科院研究员施平委员高八度的声音就急急地冲来,过于激动使得操着南方口音的他有些咬字不清,但这并没妨碍他成为焦点。
几个正要散会的委员走过来围着他,“那你的意见是判罪,是吗?”空气动力学专家李潜委员似乎有些不同意见,毕竟为了搞研究而锒铛入狱的情形让人很难接受。
时隔近一月,科技部撤销原西安交大造假教授科技进步奖的事件非但没有半点平息,反而越来越成为科技界的痛。
“刑事介入并不等于判刑,可以免除刑事处分,但要明确的是有罪的。”施平语速飞快,对造假骗奖的愤怒,让他暂时放开了学者惯有的冷静,激动异常。
“我基本同意你的意见,真是……唉……”一位委员急匆匆从他们身边走过,撂下这句话,没有加入进来。
“要是连知识分子都没有了,那这个民族就真功利了。”李潜前半句最后一个字还没出口,北京大学教授朱星委员就帮他补足了主语——“基本的道德底线”。
密密的汗珠慢慢渗出施平的额头,他说:“总有人没有良心没有道德,必须要动手术,我们不能为了爱惜自己的羽毛,鼓励更多的人铤而走险,那些拒绝铤而走险的人反而情绪低落。”
“对、对。”朱星应和着,情绪低落的提法让他找到共鸣。
“呵呵。”李潜若有所思,造假对研究积极性的迫害让他也感同身受。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赞同,他也微微地点了点头,“但惯例是谴责”。
“谴责?光靠道德没用。为了骗取国家科研经费、为了获奖的这种造假行为,某种程度上就是诈骗。”施平拿足球打假作类比增加说服力—5年前就有人提出法律介入足球打假,后来因为专业原因还归足协管,没用,去年法律介入,马上就有了起色。
让施平深感不安的,还不仅限于科学界积极性的受挫,他最担心的是让公众对科学界失去信心。
“必须要对公众有个交代。”时至今日,2006年底中国青年报《汉芯事件:没人负法律责任》的报道一直似粒“朱砂”隐痛在科技人员的心里。(记者 张佳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