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小学性教育教材直白引争议 生殖器插图被指尺度大

2011年08月20日 11:36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是从哪里来的?”小孩子好奇的追问,曾让许多家长不知如何应对。日前,北京市公布首部小学生性教育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大纲,“性教育”将从一年级开始试点,其中对一些内容的直白解说更引起争议。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是否为时过早?性教育该不该过于直白?本报记者进行观点争鸣。

  小时隐不说,长大风险多

  与西方社会对孩子的性启蒙教育较早相比,中国学校和家长都羞于对孩子谈“性”,甚至谈性色变。其实,对孩子的性教育,老师和家长大可不必采取“鸵鸟策略”,遮遮掩掩。

  中国孩子接触性教育,学校和家长经常两头“不搭”。孩子问家长,“我从哪里来的?”家长们大多惊慌失措、乱了手脚,不知怎么回答,还有一些家长干脆说:“等你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学校系统讲述性知识是从初中生物课开始,但奇怪的是,很多生物课,只要谈到身体和性这一章节,老师会匆匆跳过,甚至课堂不会讲解。因此,不少孩子到了十二三岁情窦初开,却依然生活在对“性”讳莫如深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对自己的身体仍然了解不多。甚至一些高中生、大学生还认为亲吻了就会怀孕、避孕套是女生用的等等,在生理学方面很“白痴”。这些知识空白,都是家长的遮掩和学校性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北京出台首部小学生性教育教材,一些家长忧虑:这样的教育对小学生来说是不是太早了?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这些书上的知识和漫画会误导孩子。其实,很多孩子到了三四岁,就会不停地追问父母自己从哪里来,并且对自己身体的方方面面包括男女差异很感兴趣,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在性问题上,一味让“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只会更加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他们不能从正当途径了解相关知识,势必会从黄色书籍、不良网站等别的途径去寻找答案,风险更大。

  有些家长还认为,书籍中出现生殖器名称及插图,尺度过大,怕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性教育要不要太“直白”?国外教育专家认为,5岁左右就应该把这些知识告诉孩子,而且这一年龄段谈性问题很安全,孩子并不会产生不好的联想。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不能用成人的有色眼镜看孩子。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就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自然而然地开始,水到渠成。(记者 彭薇)

  知识宜“虚”讲,更要讲“道德”

  如果单纯把 “性教育”等同于 “性知识”传播,这种理解过于狭隘,并将在现实中产生偏差。我们的“性教育”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而要符合中国文化传统。

  中华五千年,向来以含蓄为美。从古至今,羞于谈“性”,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常态。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性问题”尚属于国人的“绝对隐私”,如今却要求学校公开宣讲,将成人化的很多性知识和过程向低幼的孩子和盘托出,是不是过于超前?

  孩子从小确实会对“我从哪里来”这类问题好奇,会追问父母。但是,笔者既不赞同对这个问题讳莫如深,也不赞同对这个问题进行详尽地“技术性”展开。一说到“出生”,就要讲到“性交”,讲到“阴茎”、“阴道”,其实并无必要。孩子年龄太小,只会对男女的外形特征有大致的了解,至于细致的生理结构和具体过程,即便讲了孩子很可能仍无法理解,反而会引发更多疑问。

  对低幼儿童的性教育,宜“虚”而不宜“实”,而且不宜过早,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的成熟逐渐推进。对一二年级的孩子,只要告诉他:宝宝是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是爸爸把“种子”种到妈妈肚子里。至于爸爸的“种子”何来、为什么妈妈肚子里可以放“种子”而爸爸不能等疑问,完全可以等到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男孩开始遗精、女孩初潮之后,再具体讲精子、卵子、子宫等知识,既方便孩子理解,又能提高性教育的有效性。

  “性教育”不单是“性知识”传授,而应是涵盖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多个纬度的综合性教育。有专家提出,没有性道德的性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性教育一方面要解答孩子对性知识的疑惑,另一方面应更多地肩负起普及性道德、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等责任,帮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的性文化观念,这才是性教育的根本目的。(记者 李爱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