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民办教育,是地方财政“甩包袱”,还是教育经费没有用到实处
总人口105万的余干县是江西省上饶市一个农村人口占70%的农业大县,又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政府穷,民亦不富”是余干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写照。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乡村学校日常办学、校舍维护等经费中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乡镇政府。
据《江西年鉴》显示,2002年, 余干县地方财政收人0.82亿元,支出3.68亿元。其中,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每年的工资就高达8000万元。而从这一年开始,江西省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相应减少并最终取消,经济原本困难的余干县地方财政压力空前增大。
2003年,余干县委、县政府两办联合发文规定,民办学校建校用地,按公益事业用地收费,减免有关建设配套费用,学校建设参照公办学校享受的优惠政策予以倾斜;公办学校教师在开学前一个月提出申请,即可保留编制进入民办学校;保留编制的公办学校教师进入民办学校后,不仅在职称评聘、工资晋级、工龄计算等与公办学校一致,还可随时返回公办学校任教;对愿意去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公办学校不得阻拦。同时,设置全县民办学校的最低收费限额。
2006年9月,在余干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全县共有141名公办学校教师自愿去了民办学校。采访中,不少农村公办学校校长认为,余干教育之所以“公弱民强”,就在于地方财力不足,无法维持庞大的教育支出。为了甩掉沉重的财政“包袱”,余干县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希望民间资本能帮助政府履行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余干的民办教育到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背后究竟与地方财政困难有没有关系?余干县教育局局长胡荣贵说:“义务教育必须以公办为主,民办只是一种补充……按一个乡镇建一所寄宿制学校算,全县20多个乡镇就要建20多所学校,县级财政根本没有财力建设寄宿制学校。更何况,目前全县学校危房改造就需6亿多元。现有的5万多平方米学校危房,拆除重建需要5000多万元,目前还只筹集到一半资金……余干民办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但实际上,自2006年起,国家实行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其中,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
按此标准,那么有着14万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其中小学生8万多人)、地处中部的余干县,每年从中央、省、市划拨到该县教育事业的经费应该有多少呢?若以财政部公布的中西部生均公用经费小学每生400元、初中600元的定额标准测算,每年划拨到该县教育事业的经费约有7000万元。其中,中央承担60%,剩余的40%经由江西省、上饶市两级财政分摊后,真正需要县级财政承担的经费很少。而据当地教育局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每年地方财政除支付教师工资等开支外,能拿出来用于教育的一般不超过1000万元。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