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闸北区检察院对警方破获的一起未成年女性参与卖淫和介绍卖淫的特大案件提起公诉。该案涉案人员多达20人,其中多数为在校中学生,2人为未满14周岁的幼女,涉及上海市某职业学校分校、普通高中等9所学校。“不少涉案女生为零花钱主动卖淫、介绍卖淫,嫖客形成了固定‘圈子’,形似日本社会的所谓‘援助交际’”。4日,办案检察官披露了这起特大案件的始末。
所谓“教育空心化”,就是当今的教育,已在功利榨取中,陷得太深了。我们只知道通过居高临下的成人权威、教育权威,让孩子服从,只知道让孩子成为名校学生、博士等成功者。而对于孩子成长最缺乏的快乐、尊重、体恤、轻松、自在、兴趣开发、探索求知等,本真本然的东西,心不在焉。久而久之,孩子对这些所谓的教育,就会存在一种排斥和逆反心理。你说的,我偏偏不接受。你推崇的,我偏偏要淘汰。主流教育应该发挥的功效未能发挥,再加上周围存在诸多边缘文化、垃圾文化、酱缸文化等,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判断,缺乏稳定理性的自我保护,就容易走向“发展空心化”:外在是充实的,内在却是空虚的;外表是风光的,内在却是暗淡的;外在是美妙而享受的,内在却有诸多龌蹉。将羞耻当荣耀,将无耻当风光,将恶俗当有趣等。无事才会生非,空虚才会堕落。在堕落的边界,越陷越深。
新闻中的女孩的家庭条件都很好,可看看父母的教育方式,只知道羞辱大骂,从未给孩子提供精神关心、温情抚慰。在孩子出现挫折、苦恼的时候,教育者和家长总不能及时出现;就是出现了,也多是批评和羞辱孩子。不是积极释放孩子的不良情绪,而是故意打压。孩子就会游离出这个教育亚环境,寻找自己的精神乐土。孩子有责任,家长和教育环境更有责任。因为是教育,将纯洁的孩子化成了行为冷酷、心理早熟、行为怪诞的“空心少年”。
印证这种观点的,还有前几天的新闻:一个小学班级有五个班长,包括两个正班长,两个副班长,还有一个代理班长,而且全班54名学生中有37名“班干部”。“学生官场”成“小江湖”,滥设职位贿选频发。不仅拼实力,还要拼“人气”。只要见到了功名利禄,孩子就会一哄而上,失去了应有的规范和礼仪,失去了应有的人伦和规则,长此以往,怎么不出问题呢?
为了拯救这种现状,仅仅进行批评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作为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家长,应该早日调整教育观念。给孩子物质,更要关注孩子精神和心理发展;让孩子向上,更要让孩子快乐、轻松、对生活充满无限希望;让外在发展和内在发展保持高度协调。让教育时刻充满无限魅力和吸引力,孩子咋也不会愿走出校园。(耿银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