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青年教师赴海拔3300米小学支教 与高原反应抗争

2011年11月24日 21:4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青年教师赴海拔3300米小学支教与高原反应抗争
由于天气寒冷,独克宗小学老师帮学生搓手取暖。
在新东方教学楼里,新东方支教老师唐唐在给学生们上音乐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独克宗小学的“春天”

  冬天的香格里拉,气温已经到了零下。但是这个冬天,却是独克宗小学的“春天”。独克宗古城里面来了一群二十几岁的大孩子,远远看去,他们背着厚重的行囊,俨然一副游客模样。只不过,这群大孩子不是来游玩的,舟车劳顿13个小时,海拔3300米,顶着高原反应的压力,他们来到独克宗小学。独克宗小学的老师们由此开始“放假”——这群大孩子原来是新东方的老师,他们来到独克宗是为了支教。

  刘贤明,新东方的一名老师,现任独克宗小学的科学老师。这是他第一次支教。他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出生在交通落后、经济落后的地方,但是他们应该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享受着同样好的教育权利。经过三百多人的层层选拔,他和同行的18名老师幸运地“上榜”,被选到独克宗小学支教,“刚知道能来这里的消息,觉得自己像抽中了大奖”。他说,“我来这里支教,就是要告诉孩子们,无论你的家乡是贫穷还是富有,每个人都应该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家乡,努力学习来建设自己的家乡,走出去是为了走回来”。刚上完六年级的课,他显得有些兴奋,交谈的时候,不自觉地手舞足蹈。

  和建芬,独克宗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数学老师。她说,这次新东方的老师来支教,独克宗小学都“沸腾”了。孩子们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准备排练欢迎支教老师的节目,“今天一大清早,孩子们就守在校门口,等着这些‘新老师’的到来”。“我想,我们会尽力和这些优秀人才学习更多更好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来提高独克宗小学的教学质量”,和老师对记者说。

  独克宗小学1936年建校,是滇西北的第一所省立小学,滇西北的很多优秀人才都是从这所小学里走出去的。独克宗小学曾有八九百名学生,而如今只有278名。说到过去和现在,独克宗小学校长齐玉英显然有些无奈。闭塞的交通,不发达的旅游业,加上同质化竞争的压力,独克宗小学的教师队伍里面已经很难看到非香格里拉人了。很多刚毕业的老师们不愿意来这里,而他们也招不上老师,现在这里老师的平均年龄已有40岁左右。齐校长表示,如今的独克宗小学陷入了白手起家、一切又从新做起的局面,校舍落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2009年9月,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捐资150万投入新校舍建设,为了表示感谢,这个新教学楼被命名为“新东方教学楼”。刚得到消息,全校就沸腾了,大家都盼望着新校舍的建成。齐校长说她自己是个“卑鄙的人”,她质朴地担心着董事长俞敏洪是不是和她开玩笑,不给他们新校舍。于是怀着小人物给大人物打电话的忐忑,向俞敏洪“催工”,一句“没事,我来办”就像一颗定心丸一样,安抚了齐校长的心。使用了三十多年的旧校舍由于年久失修,木质地板上清晰可见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漏洞,教室走廊上的墙壁,已经露出了红砖,上楼的楼梯也有些晃晃悠悠。齐校长说,穿着高跟鞋在旧校舍里面走路,都要格外小心,没准就会把鞋跟陷在地板的漏洞里面,就更别说天天担心着在这里上学的孩子们的安全了。

  今年9月23日这天,独克宗小学就像“过年”一样。齐校长回忆着刚搬进新校舍的这一天,她说,新校舍楼门一开,孩子们蜂拥而上,在教学楼里面雀跃着,唱着歌,有些孩子们甚至躺在新校舍的地板上,打着滚。他们迫不及待地把桌椅搬进新校舍里面,高喊着“太高兴了”。回忆着这天的时候,齐校长的眼睛都是笑着的。她还逗着孩子们问,“想不想上学”,孩子们一齐回答“想”。她说,现在,这个响彻云霄的“想”字,还在教学楼里面回荡。五年级的肖琴告诉记者,“现在的校舍比自己的家还好”——她是四个孩子的大姐,校服裤子膝盖的地方破了个洞,和我说话的时候,羞涩地用手遮挡着,她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开了他们,爷爷奶奶靠拾废品养活着这四个孩子。

  姚瑶,独克宗小学音乐老师。说到新建成的新东方教学楼,她很激动,“第一眼看见新东方教学楼,走进去的时候,就像是做梦,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别说这次新东方老师来支教了。他们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带来了一些教学设备,这些都是我们最需要的。现在我们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一个新的小书包,背着别提多好看了”。

  走在新东方教学楼里,孩子们看到像老师一样的人,都会热情地说一句,“老师,您好”,这是来这里孩子们给人的第一印象——礼貌,懂事。新东方支教老师熊玲,现任独克宗小学的英语老师,由于强烈的高原反应,她呼吸都有些困难。但是一进教室,看到孩子们,她就马上投入了教学状态,把高原反应忘得干干净净。“这里的孩子很感恩”。她说,“上完课,孩子们会说,‘老师再见,老师辛苦了’”,而这句普通的话,她却觉得,是孩子们发自内心说出来的。下课后,孩子们会围着她说,“老师,我们听说你气喘吁吁的,我们帮你拿东西吧”,说这话的时候,熊老师的眼睛是红的。

  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杨丽君告诉记者,她有个秘密——好好学习,将来回到独克宗小学,当一名好老师,回报善良的人们。(傅月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