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男子59岁高考64岁读研 坚持求学68岁北漂“读博”(2)

2011年11月29日 16:4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另类北漂

  很多人觉得,大学毕业了,李文超就会停止折腾,回家安享晚年。李文超可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的求学之路刚刚开始,想接着读硕士。于是,他一边旁听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课程,一边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5年中,他考了5次,最好的一次考了313分,两门专业课都超过了分数线20多分,但因英语成绩太低没被录取。

  不过,他自认在这5年里收获颇丰,学校规定研究生的必修课有10门,选修课有2门,他一共旁听了24门。

  2010年,李文超又作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决定——进京“读博”。

  他给北京多所高校的招生部门写信,希望成为博士课程的旁听生。大部分信都石沉大海,清华大学的工作人员回复了他,劝说他在贵州老家学习清华大学的远程课程。

  李文超不喜欢那样的方式,“没有交流感、对话感”。与家人商量后,他决定只身一人进京,闯一闯传说中开放自由的清华、北大课堂。

  登上北上的火车,挥手告别送行的妻子,27个小时之后,他抵达北京。从西客站赶往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清华,他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这个让他憧憬多年的地方。之后,他手提肩背地打听到了距清华不远处有一个30元一晚的地下室,住下时已是深夜。

  第二天一大早,手持事先从就读清华的同乡那里搞到的课程表,他第一次踏进了清华的课堂。让他沮丧的是,这门课的教授拒绝了他,希望他能到教务部门进行旁听生的正式注册。他只好走出教室,在门外站了很久。

  第二次听课的经历让他备受鼓舞,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当代著名哲学史家陈来见到班里这名大龄旁听生时,高兴地把他介绍给同学们:“这位老人家精神不错,这么大年纪还来求学……”

  很快,李文超不仅熟悉了文史类课程集中的教三、教六,清华园里的建筑他也能如数家珍:“这是建筑学院,这是经管学院,这是科技楼。”时而有人向他问路,他举着胳膊使劲儿比划着:“一直走到底,左拐。”颇有些自豪。

  这个学期,他计划旁听10门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唯物主义专题研究、微观经济学等。因为媒体的报道,清华大学宣传部了解到李文超的情况后,为他提供了不少帮助。对于自己的求学生活,李文超感到陶醉且满足。

  他的一些“北漂”朋友觉得这个老头的生活太另类,忍不住问他:“你都这把年纪了,咋还这么‘漂着’?”李文超说:“你们是来追梦的,我也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