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别让小孩的第一次撒谎是从作文开始”,《收获》杂志的编审,文字工作者叶开,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语文教育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叶开来看,过分强调道德教化作用,让语文课本离文学越来越远。
课文作者不署名,原作被大量修改。在博客里,叶开写道:“语文不除,教育已死”,他以对抗者的姿态,把矛头指向了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谁应该有资格编写教材?语文教育,是否已经非改不可?
课文无署名,且逻辑不通
叶开的有一个聪慧的女儿,今年11岁,读六年级。在文坛从业多年的叶开发现,自己为女儿修改过的作文,很难得到老师的认可。
叶开:到了二三年级,有时候会有一些问题回来问。越来越多的东西让你困惑,用我的标准肯定不能得高分。
女儿三年级时,叶开陪女儿听一次公开课。老师正讲授课文《带刺的朋友》,并要求学生背诵。看着台上讲的津津有味的老师,叶开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因为他发现这篇课文竟然没有署名,并且逻辑不通。
叶开:因为我觉得是明显不通的一篇文章,一个是作者名字没了,另外是他把整个文章的秩序重新打乱了,并且删改了一些必要的衔接部分,使得整个文章的逻辑完全不通。"刚出浴的美人"被删
叶开觉得,小学课本里应该收录的是最优秀的作品,《带刺的朋友》清新可读,但是在大量删改之后,变得面目全非。类似的删改不难被找出。巴金在《鸟的天堂》写道:清晨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上,“一切都显得非常明亮”,在教材中,被改成“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而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把荷叶之间的白花喻为“刚出浴的美人”,在一些教材中,这样的细节被直接删掉。
叶开:朱自清作为一个前辈,他的写作是非常严谨的,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但是这些语文编写者碰到这种问题,就把一些东西删了,我觉得这是很可笑的。
“在孩子最需要读到最好的作品的时候,请不要给他们制造垃圾”,叶开向语文教材的编写开炮,他觉得女儿读到随意篡改、粗制滥造的作品,“不仅没有营养,而且有毒”。语文教材的编写队伍水平低,并不能满足语文教育的需要。
叶开:别的省份我不知道,上海我是已经调查得非常清楚了,这些编者在这方面的水平相当差,是那种区教育局的教研员。他们编教材,编写者就得到了一个编写权,然后转包给另外一个人,这另一个人就拉着一些其他人东拼西凑编成了一个教材。
很多人不大关心这个事情,以为教材都是一些顶级专家在编写,他们编写的东西一定是精华,其实恰恰相反,我看到的是触目惊心。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