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力引燃温暖
帮扶从民间倒推,官方闻“微力”而动
“思恋是一种什么样的痛?无奈是一种什么样的痛?绝望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折磨?”湖北籍男子彭高峰在自己的寻子日志中写道,这种切肤之痛是常人所难以感受的。
今年春节后,在微博上掀起的一轮民间打拐、解救乞讨儿童的浪潮中,彭高峰终于找回自己的儿子乐乐。
公益正从民间和网络上悄悄滋生蔓延。3月,邓飞等媒体人在微博上发起“免费午餐”活动,倡议社会捐款。5月4日中午,湖南娄底市一所破败小学内,孩子们第一顿免费午餐正式开餐。
虽然老师将饭盆收走了,但5岁女孩奉辉的小手还紧紧握着那个蛋。她要带给与她相依为命的外婆。
寒冬来临,又有爱心人士发起了温暖孩子的“衣加衣”活动。因为对有些孩子来说,衣服与美丽无关,它只是用来御寒。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场关于孩子、源自民间的公益行为,大都得到了官方机构的回应、认可、支持甚至接力。对当下社会而言,这是民间与政府良性互动的范例。
小“围脖”的大温暖
“方圆2公里到处都留下了我们撕心裂肺的呼叫声。我已经失去了理智,当时就给办案警察跪下了。我乞求,我痛哭,我呼喊。”这是彭高峰在寻子日记中的记载。
2011年春节前,在微博世界中享有“热心肠”评价的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在微博上开设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下称“随手拍”),目的很简单:通过网络的力量,找到被拐卖的乞讨儿童,以及减少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的现象。
从2008年孩子在街头被强行抱走,彭高峰一直在寻找。很快,他成为“随手拍”活动的受益者之一:网友海量转发他幼子的照片后,2月8日,他再次将儿子乐乐拥入怀中。
就在“随手拍”活动汹涌进行时,以“2010年度记者”身份参加活动的《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偶遇了一名支教女教师,“她所在学校(贵州省黔西县花溪乡沙坝小学)的学生没有午餐,每天她一个人端着饭盒,没办法面对他们热望的眼神,不得不快步走进自己的宿舍去吃饭。”
现场探访后,邓飞决定帮帮这些孩子。3月9日,由邓飞等媒体人在微博上发起“免费午餐”活动,倡议社会捐款。
5月4日中午,孩子们第一顿免费午餐在湖南娄底市新化县横拉坪小学正式开餐,两个荤菜、一个素菜、一个鸡蛋、一个汤。风卷残云后,5岁女孩奉辉的小手还紧紧握着省下的那个鸡蛋。她要带给与她相依为命的外婆。
岁末,媒体人范炜、著名学者纪连海、公益记者吴永俊,联合腾讯网新闻中心发起了“衣加衣”温暖行动。看到孩子们温暖的笑容,有网友动容评价说:“每个人都有温暖孩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