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公益到全民公益
随手拍,免费午餐,衣加衣温暖活动,如今在网络和社会上,都引来了大批的关注支持者。这些从网络微博中萌生的公益活动,正引领起一场场全民公益热潮。
虽然有人对“随手拍”活动提出了种种质疑,但并不妨碍大家的热心。在参与“随手拍”的众多博友中,有一位的身份尤为惹人关注,他就是以公安部打拐办主任身份实名开博的陈士渠。陈士渠除了转发微博上的乞讨儿童信息外,他还通过微博,回复博友对于打拐工作的一些疑问,并及时指导地方警方办案。
而免费午餐自2011年4月2日启动,截止到12月24日已收到捐款26603090.34元。精确到分的捐款,已资助162所学校,22689个贫困孩子因此摆脱饥饿。圣诞节来临之际,免费午餐活动在其官方微博中称,“免费午餐感激慷慨捐助的善心人士,面对善心每一份、善款每一分,我们都将虔诚,感恩!谢谢!”
在腾讯微博“衣加衣”官方账号里,穿不上冬衣的孩子不少。在虚拟世界的另一端,打算捐助衣服的好心人也不少。一条条微博把他们连接起来,在“衣加衣”,在一场关于捐衣服的温暖行动里。
微博不仅吆喝来了衣服,也吆喝来了志愿者。付颖,“衣加衣”云南省志愿者的组织者,看到信息后便主动与腾讯联系,如今,他家的茶叶店成了一个衣服存放点。
对于这种“微公益”到“全民公益”的发展,有评论认为中国跨界的公益事业的生态链已经形成,接下来是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比方说,很多单位,政府慈善部门、互联网公司、基金会领域、草根组织,都在做数据库的整理,搭建各种互联网的平台,相互之间如何有效合作是一个挑战。”
“官民良性互动”的典范
民间的互动也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参与。
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
政府“接棒”免费午餐,这是邓飞团队的终极期望,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政府出手,普惠更多的贫困学生才能成为可能。
作为“免费午餐”公益行动的核心发起人,邓飞坦言,并非没有设想过这一天的到来,但从未奢望过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邓飞表示,“免费午餐”在推广过程中,从没有主动谋求过国家高层的关注,但始终坚持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以期推动“局部的普惠”。
不仅是免费午餐。在“随手拍”进行数月后,公安机关开展了来历不明儿童集中摸排行动;9月23日,中央财政设补助金救助流浪乞讨者。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皓的腾讯微博里,近一个月来就多次提到了“衣加衣”的活动。
民间行为与国家政策形成良性互动,“免费午餐”短短6个月的实践就赢得了国家普惠政策的出台,这让以“老头子”自嘲的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直言“很兴奋”。
在王振耀看来,与其说“免费午餐”的实践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不如说民间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性对待而非对抗,让政府切实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意。王振耀说,“免费午餐”成功了,同样也给那些不成功的民间公益行动提供了对照反思的范例,期待政府与民间的这种默契可以更多一些。( 记者 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