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大高校自主招生开考 全国10余万考生赴考
阅读提示
2月11日和12日,各大高校自主招生开考,全国10余万考生赴考。
此前,在不少大学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均释放出向“寒门”学子倾斜的信号,试图弥合城乡教育差距,为“寒门”学子打开更大的门。
今年自主招生政策的实际推行情况如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未来探索的方向在哪?本报记者直击一名城市考生和一名农村考生的应考之路,并专访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与天津大学招办主任李振宇,进行政策解读。
来自河南大别山区的他
“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
郑天亮,来自河南大别山区的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考试那天,他坐了6个多小时的车来到郑州。对于这次自主招生考试,郑天亮有着很大的期望,“这次来郑州,我们冲的就是北大、清华”。作为数千同窗中的佼佼者,郑天亮正在通过考试走出大山。
光山在河南最南部,属于大别山区,我家一出门就能看到山。
11日,老师带着我们12位同学,坐了6个多小时车,从县里到郑州参加“北约”、“华约”自主招生的考试。200多元的报名费、交通食宿费,都是学校出的钱。而且听说考点附近的宾馆是过年前就订好的。
知道有自主招生这回事,还是一年前听老师说的。当时,我托县城一个同学帮忙在网上订了5本资料,因为全班只有他有网上银行。但是这5本书都是复旦的材料,针对性不强。这次到郑州,我在书店里看到有那么多自主招生的书,都是之前没见过的。
我们学校是当地最好的高中,这些年有好几个人考上了清华、北大,也有通过自主招生的先例。但是自主招生的名额不是很多,几千人中也就能有10来个。这次来郑州,我们冲的就是北大、清华,说白了就是求个“双保险”。
去年学校有人考上了清华,今年学校就有了几个参加“华约”自主招生的名额。能不能来,要按成绩“拔尖”,拔到后面几个不好取舍,就由主要老师投票,让成功率高的人来。除了给学校的指标,听说个人也可以网上申请,但没听说有谁申请成功的。我没有占学校的名额,因为我参加了清华的保送生考试,落选之后自动获得了自主招生的考试机会。
备考时,让老师们最苦恼的是搜集不到资料,自主招生历年考题都没有公开,而我们的渠道也非常有限。因此,学校的应对办法就是按竞赛来培训。来这里之前,老师还特意让我做了一套大学英语六级的考卷。
考完试,发现老师的办法是对的,没有很偏、很刁钻的题目。但考题还是有难度,像竞赛题,思考的时间要很长。语文英语综合考试里,有一道涉及鲁迅《一件小事》的题目,因为没有读过那篇文章,所以我们都没答出来。
在外面,我最挂念的是爸妈。我家条件很一般,全靠他们俩卖菜过活。初中时我常帮爸妈卖菜,高中了他们说什么也不让去了。
有一次,爸爸上网把考试注意事项抄在一张纸上给我,尽管我都已经知道了,但还是很感动。其实我最想上的是港大,但知道家里负担不起。他们不知道,我这一年忽然长大了,考前别人失眠,我躺下就能睡着,参加那么多场考试,我敢大声说话了。保送生考试,是我第一次参加“群面”,根本插不上嘴。现在我再去,肯定不一样了。
(本报记者 王汉超采访整理)
来自广州重点高中的她
“这只是多了一次机会”
2月11日下午,参加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广州执信中学高三女生庄蕙冰夹杂在2400多名广东学子中,步伐从容地走出了考场大门。第二天,庄蕙冰说起应考感受,这个出身名校的女孩,自始至终都显得很轻松。
我们学校作为省重点中学,有两个北大校荐机会,文科一个,理科一个。我能入选理科名额,是因为平时在学校理科重点班的排名比较靠前。
这次自主招生考试的表现,我感觉是正常发挥。题目的难度和创新性要求高于高考。相比于我们平时做的很多高考模拟题和往年真题,这次的部分考试内容超出教学大纲,比如广东的物理不学光学,但这次考到了,英语的词汇量要求也大一些;此外,多了一些新的题型和考法,比如英语会有改错题。感觉考查的重点不是经常训练的解题技巧,而是综合运用知识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我没有参加竞赛培训,但我觉得有相关方面经验的同学会更有优势。
参加自主招生考试,5—60分加分是一个很诱人的因素,所以我应考还是很积极的。去年12月从学校报名、获得考试资格后,我就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上年的题目,稍微熟悉了一下题型;在日常的复习之外,也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老师给的资料,有一些不会不懂的,我也及时去解决。
但我并没有刻意花时间去攻那些偏题、怪题。我们班考“北约”、“华约”的同学有二十几个,平时的复习也还是按原来的节奏进行着,没什么人去参加专门的培训和补习。学校在这方面也没有过分强调,弄得大家紧张兮兮的,还是以高考为主。我们都觉得不必过分执着于这个自主招生考试。这次能发挥好当然好,万一没发挥好,只要有实力,高考还是可以考上去。
今年是“北约”和“华约”自主招考的第二年,感觉大家的态度都趋于理性了。很多同学还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参加,并没有到处报考,疲于奔命。就我个人来说,更多的是把这次考试作为高考的一次练兵,一次锻炼的机会,经过了这一次,可能我在高考中不会那么紧张。尽管考上北大是我的理想,但我不会非北大不上。上大学重要的是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最关键取决于自己,而不在于进什么样的学校。我还报考了中山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即使本科考不上北大,考研究生的时候还有很多机会。
学校的教育也不仅强调唯分数论,老师并没有强制要求我们“一定要考多少分”,而是作为一个引导员、服务员,带领我们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尤其在心理、健康等方面都看得很重,我们在高三还是按时上体育课,以锤炼好自己的身心。
(本报记者 贺林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