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异地高考难以复制
山东在全国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该省参加高考,并与本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这应该是我国第一份完全实施异地高考的方案。
毫无疑问,作为国家教改“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普遍被认为是“异地高考”)试点的区域之一——试点区域有山东省、湖南省和重庆市——山东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但是,由于山东并非人口流入大省,且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在这一方案推出后,就有当地考生发帖,欢迎到山东参加高考,加之近年来山东的生源数持续大幅度下降——从2008年78万人,下降到2011年的57万人,预计到2013年为51万或52万人,这为实施异地高考创造了空间。实施异地高考,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担忧的无非两点,一是更多人口涌入,二是挤占当地的高考录取资源。
然而,这样的空间,在其他地方是难以复制的,包括同样是人口流出的省区,湖北在出台类似方案时,就没有这么顺利。类似山东的政策,其实早在去年7月就曾在《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出现——该方案提出“实现异地自由报考,推进高考公平”。可遗憾的是,在随后颁布的正式文件中,这一条被悄然取消了,据说在征求意见时遭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反对。
这就使山东的异地高考试点的推广价值,大打折扣。就是在人口流出多,但本地高考竞争激烈的地区,老百姓都可能强烈反对放开户籍;在人口流入集中,以及高考录取资源丰富的省区,能像山东这样放开户籍,实行以学籍为主的报考制度吗?恐怕就更难。笔者不是否定山东推出异地高考的意义,而是期望国家有关部门,直面解决异地高考矛盾最复杂的地区。如果要等候像山东这样的天时、地利和人和,那么,在很多省区,可能一直等不到。这需要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有推进教育公平的紧迫性,直面困扰这一问题解决的各种阻力。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到的考试招生改革思路,其实就是实行“招考分离”,这是解决当前一系列高考难题的精髓所在。(知名教育学者 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