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质疑雷锋精神是进步(2)
怎样传播雷锋精神才有说服力?
“让别人去做,自己首先要去做,
自己去做,才知道灵魂能走多远”
在雷锋去世那年出生的公方彬说,自己是“沐浴着雷锋精神成长的”。他不仅撰写了十多万字研究雷锋精神的理论文章,也是一个“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入伍后的第二年,公方彬就从每月六七元津贴费里积攒下来的钱拿出30元资助贫困学生,这个习惯他坚持了30年,一共资助了600多名贫困学生,公方彬每年资助贫困生的款项也从当年的30元“涨”到了一年数万元。被“雷锋精神”说服的公方彬,怎样去说服其他人呢?
我的践行和传播跟我的职业联系比较密切,我研究的主要就是精神问题、价值问题。我说出来要让别人相信、让别人去做,那我自己首先要相信,我自己首先要去做。并且,在我自己去做的过程中,我才知道灵魂能走多远。你倡导大家有道德,那你自己的道德到了没有?为什么有的教育者说了之后,别人不信?因为你自己都不信,你怎么让别人信?你自己就不道德,你怎么让别人有道德?不合逻辑。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者本身有没有人格魅力的问题。当然,我们不是说只要职业是教育者,就要道德很高,这也是不现实的。但是,确有一些人该承担,我把自己作为一个担当者。其实,雷锋就是一个担当者。
拿我自己的成长来说,这三十年,其实也是一个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有人质疑,但是看我的著作多了,了解我之后,他会相信我的这些东西是灵魂出来的。我曾经到北大给两千多名学生作演讲。有人说,你给年轻人讲这个,谁听啊?但是我讲了以后下面反响很热烈,因为大家相信这个人说的是他真正的思考。
我笔下的东西、嘴里的东西都是源自灵魂深处的思考,并且是我实践中得来的真正的体验。我知道我能做到什么程度,别人也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看你做不做。你可以不做,但你只要做,是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假如说其他领域可以在象牙塔里冥思苦索的话,道德、信仰的东西不是冥思苦索的结果,逻辑的推理和关照现实社会不是一码事。我最大的体验就是,三十年的行为支撑着我的理论研究,而我的理论研究又指导着我的行为,二者是互动的。正因为这种互动,才有了持久;有了持久,才有了境界的提升;有了境界的提升,产生的理论和思想说服力才能更强。
说服别人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我曾经拯救过一个要自杀的孩子,跟他谈了一个下午,走的时候情绪就和进来的时候不一样了。不是孩子们、不是我们这个社会不愿意接受美好的东西;你是可以改变他的,但是你有改变的资本没有?你用什么来改变人?语言的说服力之外,你是不是有美好的心态?把道理阐明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来阐明,你能不能把他灵魂深处美好的东西张扬出来,把灰暗的东西压下去。
不是这个时代不需要高尚的东西。古人讲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没有人不希望精神世界更好,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帮他找到前进的道路,仅仅“告诉”人是不够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确实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在我这里,我不觉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