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质疑雷锋精神是进步(3)
我的故事
爱人:“你现在忙,我去给你寄吧!”
儿子:“那也得给自己留一点吧!不过人家要是很困难,也可以吧。”
从舍不得到主动去寄钱,家人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曾有网友对雷锋追问:“如果雷锋叔叔有个天天逼他买房结婚的女朋友,他也不会把钱捐给人民公社了吧?”我们以同样的问题追问公方彬:在捐资助人的时候,怎么考虑家人的感受?他的回答中既有对家人多年来理解的感谢,也有自己曾经用过的“小花招”。
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僧人为了修炼自己,某个阶段是苦行的。我也曾经有这样一个时期,自己克勤克俭,然后还帮助别人。
为什么我家属能接受呢?是因为她了解我的内心世界。我一直是这么走过来的,这已经是我人生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我没谈恋爱没结婚之前就已经是这样了,要是不让我做不是让我难受吗?还怎么互相理解呢?但是我也要考虑到她的承受力。我现在收入高了,有稿费和讲课费,所以她现在更多考虑的已经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我的工作压力大,事情太多。现在我寄钱资助别人,有时候一次寄出去六七万,她就去给我寄了。以前不行,她舍不得。那时候稿费来了以后,我没交给她就直接寄走了,她就没有那种“付出”的感觉。女同志你给她几万块钱放在她兜里,再跟她要回来,难了;但没经过她的手,她只知道个数字,就没那么强烈的感觉。
现在已经不需要这样了,变成“你现在忙,我去给你寄吧!”虽然我现在收入比过去高了,但咱们也是工薪阶层,这个钱对我的收入来说比例还是很高的,女同志一次寄出去几万块钱,很不错啦!
我的孩子六七岁的时候,有采访的记者问他:“你爸拿出那么多钱给别人,你什么感觉?”我儿子说:“那也得给自己留一点吧!不过人家要是很困难,也可以吧。”我现在看当时的镜头,还是很感动,小小的就很懂事,虽然也心疼,但是知道对困难的人是要帮的。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以钱来评价善行。“雷锋精神”告诉我们价值有两种,一种是功利价值,另一种是道义价值,功利价值与道义价值应该是辩证统一的。一个社会如果总是以功利价值评价人和事,很难把一个民族引向高尚。我们评价道德楷模或慈善先进个人时,如果总是关注其付出了多少金钱,就把道德引入了误区。从功利价值上说,一个企业家百万、千万的捐献,一定比以捡破烂儿为生、同时抚养几个弃儿的效用或功利价值大;但如果从道义上说,后者不输于前者。只看功利而弱化道义,结果只能扼杀平民的道德行为。弘扬“雷锋精神”凸显道义价值,并且以有限化作无限,进而让普通人认识到自己善行的意义和价值。但如果用金钱作为善行标准,就是我们的评价系统出了问题。(记者 张棻 胡铁湘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