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学院92名学生涉嫌拖欠助学贷款
在刘小坤的父亲看来,“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个64岁的农村汉子一辈子生活虽然贫苦,却没有欠过别人一分钱。可他怎么也想不到,最近自己的儿子却因拖欠3000多元的助学贷款,而上了“黑名单”。
6月13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西市区支行(原昆明高新支行)在《昆明日报》上刊登了一则催收公告,将包括刘小坤在内的92名已毕业的昆明学院(原昆明大学)学生的名字公布了出来,呼吁他们尽快归还拖欠银行的助学贷款。由于这些学生毕业多年了,银行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只得通过公告的方式催收。
得知刘小坤的欠款消息,他的父亲一脸茫然:“小坤上学时确实借过贷款,毕业时我问过他,但他说不要我操心,之后也没听他再提起过,我以为早就还完了呢……”
92名学生欠债不还超过5年
这些昆明学院的欠款学生都已毕业多年,欠款总额约35万元。
公布拖欠助学贷款人的信息,工商银行昆明西市区支行此举并不是首例,很多银行都曾发过类似的催收公告。2007年7月,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以“债务催收公告”的形式将1200余名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公之于众;2008年9月,农业银行兰州安宁区支行在媒体上发出催收公告,催促73名毕业生尽快归还拖欠的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有规定,贷款人违约的,银行有权将其个人信息在媒体上公布。然而此举的收效并不大,工商银行昆明西市区支行两年前就开始每年都发布催收公告,但只有极少数人归还了欠款,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主动联系银行。
“银行从1999年开始为昆明学院的学生办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办理人数最多的年份主要是2002年和2003年,此后银行便没有再办理这项业务。这92名拖欠助学贷款的学生,都是1999级至2003级的学生,到如今毕业时间最长的已经有10年了,最短的也有6年。”工商银行昆明西市区支行副行长赵亮说,按照当初的贷款协议,这92名学生均违约5年以上。
其实,这些学生的欠款并不多。在赵亮提供的数据中,此次公布的92名学生欠款总额约35万元,平均下来每人欠款不到4000元。“他们当年贷款的数目都很小,每个学生也就是六七千元,有的学生后来归还了一部分,但有的学生至今一分钱都没有还。”
赵亮说,学生在校期间,银行可以通过学校与学生取得联系;但他们毕业以后,银行就很难联系上他们了,通过公告的形式催收贷款,实属无奈之举。“起初学生的电话都能打通,我们就打电话提醒他们还款。后来他们把电话号码换了,我们就邮寄催款单到学生家,但这些催款单大多石沉大海,我们只能发布公告。”
据了解,当初学生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时,有这样一条规定:“贷款人必须承诺,离开学校后向银行提供自己的工作单位和通讯方式。”但很少有学生这样做。赵亮认为,这是学生们诚信意识淡薄所致,“他们还没意识到拖欠贷款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拖欠还款的种种原因
有的人把贷款的事忘了,有的人出门打工与家人失去联系,有的只说“没接到银行通知”。
当得知自己的孩子因拖欠助学贷款上了“黑名单”之后,部分涉事学生的家长觉得十分诧异。不少家长的回应是:“我们从来没收到过银行寄来的任何信件!”
刘小坤的父亲说,2004年刘小坤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手机号码也经常更换。刘小坤2008年结婚,婚后妻子留在家中,他则继续外出打工。“老实说我们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什么工作。”一个月前,小坤给家里来过一个电话,说是要到昭通出差,之后手机就打不通,断了联系。
“他从毕业到现在,每个月就2000多块钱的收入,连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更别说还贷了。”在刘小坤的父亲看来,儿子根本没有能力归还贷款,他们同样没有能力偿还儿子欠下的债。
刘小坤家在宣威市阿都乡谷兴村包谷地,只有3间低矮的砖房和1间牲口棚,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他的两个姐姐已经出嫁,大哥在他上大学那年带着父亲仅有的2万元外出打工,一直没回来,导致他上大学时只能申请助学贷款。他家的7亩3分地只能种玉米,且只够人和牲口吃,没有多余的拿出去卖。家里养了一头母猪和三头小猪,一家人一年到头就盼着这些猪能卖个好价钱。
尽管如此,刘小坤的父亲还是承诺,等儿子下次打电话来时,一定告知他还款的事。“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初这个好政策帮他上完了大学,我们不能忘恩负义。”
宣威市热水镇的马易兵(2001级)也欠下了1000多元的助学贷款。他的叔叔听说这事,很惊讶。“不可能吧?他大学毕业后一直都在昆明打工,父母在家种烤烟,生活还过得去,要还1000多元的贷款不是什么难事啊!”
谈及此事,马易兵很坦率:“我都把这事忘了。”
马易兵当年申请了7000多元的助学贷款,毕业时没有还钱是因为“和学校赌气”。“我在大学期间拿到了省政府奖学金、国家级贫困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一共3300多元,还有勤工俭学的一部分工资,学校老师都没有交到我手上,而是说直接拿这部分钱还我的助学贷款了,所以我也就没在意。”马易兵说,毕业后他去银行查询时,发现所欠的助学贷款仍然是7000多元,一气之下决定不还款了。之后,这件事便被他逐渐淡忘了,他也没再去银行查过自己的欠款。
其实,学校的确将马易兵的各种奖学金用于归还助学贷款了,可能是因为到账的时间稍微有些晚,他没有查到。当得知“真相”时,马易兵有点后悔:“我知道拖欠贷款会被银行拉进黑名单,但当时一时冲动,也就没想那么多。”现在,马易兵决定尽快去还清助学贷款,“我并不是还不起这笔钱,只是自己太大意了。”
曲靖市马龙县的李田(2002级)一共拖欠了9000多元的助学贷款,2005年毕业后至今一分未还。“他以前每年过年都会回家,但三年前就杳无音讯了,如今是死是活我们都不知道。”李田的哥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