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考招生进入录取旺季 名校使浑身解数争高分考生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06日 05:3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6月29日,教育部发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十条禁令”。

  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严禁高等学校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签订“预录取协议”或以“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承诺吸引生源。

  有舆论称,此条禁令剑锋直指几大名校。

  本期周刊,从这条禁令说开去,从“到底谁更关注高分考生”、“从香港名校向高分考生抛出橄榄枝,看内地名校面临的压力”、“高分考生进入高校之后,是否有适合他们的培养方式”等几个角度,分析“高分考生”缘何被“过度关注”。

  媒体之间、高校之间的博弈——

  到底谁更关注“高分考生”

  【镜头】6月22日凌晨,四川省高考成绩公布在即。有媒体“闻讯”赶到富顺二中,要求采访一位考生。因为据传这位考生有可能为“高考第一名”,可就在4小时之后,却证实为只是一次误传。这名优秀的高三学生,本应为优秀的高考成绩感到高兴,却因为一场“被状元”的乌龙,令自己和家人陷入无奈与尴尬。

  按照常理,这样的事件本不该发生,因为多年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媒体炒作高分考生,要求各地在公布高考成绩时,不公布高考第一名。可是,几番禁令,难见成效。“状元”摇身一变为“准状元”、“疑似状元”、“高考第一名”,依旧成为许多媒体关注和炒作的焦点。

  记者随即打开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教育频道,“2012全国各地高考状元”赫然在目,网页上不但将2012年各地高考第一名的姓名、照片、所在学校、高考分数“一网打尽”,还发出“诚邀各省状元与我们联系,做客新浪讲述自己的高考故事。如果您是状元见证人,可以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将会得到实惠奖品噢”的邀请。让人不禁想问,禁令当前,依然我行我素。意欲何为?

  当然,如果仅是将板子打在媒体身上,肯定会有媒体大呼委屈。因为,与媒体比较起来,似乎一些著名高校对高分考生的关注度更高、嗅觉也更为敏锐。

  有广东媒体报道,6月25日,高考成绩公布前一天,已经有广州部分“高分考生”受到国内著名高校的“秘密约见”。在高考前后,全国各大名校招生组已来到广东“网罗”“高分考生”。

  说来也的确耐人寻味,很多地区都如此,考生可以查询高考成绩的当天早晨或者前天晚上,就已经有不少考生频频接到知名高校的电话,要求“约谈”。很多考生甚至一度以为自己遇到了“骗子”,“为什么高校招生组的老师可以提前于考生知道考生成绩?”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定,各地招生考试院是没有权力擅自提前向外界发布考生分数的,但是,由于各大名校与各地招生考试院之间的微妙关系,高校提前于公众了解到“高分考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且,为了争夺到更多的高分考生,各高校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包括许诺考生“热门”专业,包括请考生的师兄师姐充当“说客”,包括请学校知名教授与考生直接电话或面谈等等。

  有专家指出,几年前,包括北大、清华等在内的国内知名高校就达成约定,不炒作、不争夺高考状元。这为营造一个公平、清净的录取环境做出了表率,希望各大高校能真正将这个号召落到实处。

【编辑:邓永胜】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