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学者称土地问题已占全部农村群体性事件65%

2010年11月05日 02:5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16日,山东诸城土墙社区部分宅基地已经拆除,远处为村民集中居住的楼房正在建设。本报记者 涂重航 摄

  李昌平,17年乡镇工作经验,现任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最早提出新农村建设应该“合村并居”、“宅基地换房”。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长期关注农村土地权益问题。

  于建嵘,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 李昌平:农村不大拆大建怎么发展?

  ● 于建嵘:圈地是城市对农村的掠夺

  ● 郑风田:农民宅基地不是“唐僧肉”

  【访谈】近日,在全国开展的拆村运动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这场拆村运动的政策背景是,国土资源部2006年推行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随着这一政策推出,地方上违背民意的强拆在日益增多,曲解政策现象时有发生,地方的土地财政冲动愈发高涨。

  本报邀请三位农村专家于建嵘、郑风田和李昌平,详细剖析诸多违规现象的深层根源。专家形成一致观点,问题不在政策本身。他们分别认为,财政体制缺陷不能保证地方政府为民服务、宅基地财产权的不明确、宅基地未能按市场化流转等问题的存在,最后导致农民土地权益被剥夺。

  圈地是城市对农村掠夺

  于建嵘表示,土地纠纷已成影响农村社会稳定首要问题

  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着政府的行政权力强制侵蚀民权,这一本质性问题。如果不限制某些官员在征地时拥有的无限权力,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征地拿走差价2万亿

  新京报:当前以各种名义圈走农民宅基地,换取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现象,你怎么看?

  于建嵘:可以看成是,城市对农村的又一次掠夺。

  新京报:据我们调查,有些地方在劝说农民上楼,但也有采取强制手段的。

  于建嵘:由于利益冲动,很多地方都把侵占农民土地作为获取利益和政绩的重要手段。有资料显示,近20年来,农民被征地约1亿亩,获得的征地补偿费与市场价的差价约为2万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至少有5000万到6000万农民彻底失去了土地,他们有的成为城市居民,但还有近一半没有工作,没有保障,引起纠纷。

  新京报:土地纠纷的形式有哪些?

  于建嵘:一是不经农民同意强迫征地,二是补偿过低,三是即使补偿低还发不到农民手中,四是补偿款被贪污挪用。

  因土地产生的还有其他纠纷,但主要还是因征地和占地引发。

  新京报:土地纠纷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于建嵘:影响社会稳定。土地问题已占全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已成农业税取消后,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和焦点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保障,而且土地问题涉及巨额经济利益,也就决定土地争议,更具有对抗性和持久性。

  沿海地区纠纷突出

  新京报:土地问题这个新的焦点,有什么特征?

  于建嵘:我在社科院就此做过专题研究,是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和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课题组联合做的。

  首先是,冲突的当事方和以前不一样了。以控告方来说,在抗税的时候,没有一个村级组织参加抗争,都是农民自发进行抗争。现在,村民联名仍然是最为主要的形式,不过一些村级组织已成为了重要的控告方。

  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非法征地等争议中,有的村级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表现一致,村级组织有可能成为维权主体。

  新京报:那被控告的一方呢?

  于建嵘:也有很大变化,在农民税费争议中,被告方主要集中在乡村两级组织。其中乡镇政府是最主要的被告,市县很少成为被告主体。但在土地问题上,农民的控告对象已到了县、市、省,甚至到了国土资源部。这是过去没有的。

  新京报:据你们的调查,哪些地方的土地纠纷更严重?

  于建嵘:主要在沿海发达地区,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地比较突出。这些地方农民,主要的控告对象是县、市政府,争议多是围绕征地展开。

  而在中部地区的安徽、河南等地,控告的对象主要是乡镇及村级组织,争议也是围绕侵犯农民土地承包权展开,比如土地分配不公等。

  新京报:农民因为土地维权的主动性,与以前有什么变化?

  于建嵘:农民抗税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让政府找不到人,但失去土地的农民会主动走到你面前。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