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7月在佛山两会上当选佛山市市长至今,李贻伟履新已近半年。但这半年来,这位年轻且极具个性的博士市长却异乎寻常的低调。
“这半年来我一直不愿意说些什么,觉得陈书记提出来的,我去执行就行了,但陈书记一直鼓励我说出自己的想法。”昨日的市委全会上,李贻伟抛开讲稿,脱稿讲话近一个小时,从产业发展到城市建设,再到民生事业,李贻伟痛陈佛山发展之弊,并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执政思路和理念。
妙语1
谈产业发展
“我们不希望企业家把根都搬走,如果企业都走了,那么这个城市还有什么活力?”
“没有产业的支撑,房地产这朵花注定开不长久。”
产业发展:
必须将制造业放在首要位置
李贻伟首先谈到了佛山的产业发展,他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佛山都必须将制造业放在首要位置上。“我们不希望企业家把根都搬走,如果企业都走了,那么这个城市还有什么活力?”李贻伟说,导致佛山企业离开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土地的制约,为此,佛山提出搞“三旧改造”促成土地流转。但是,在“三旧改造”中,却注入了过多的房地产,“报上来的项目中,超过八成都是房地产,剩下一部分叫做商业,其实就是商业房地产”。
李贻伟说,“三旧改造”腾出的土地,被大量用于搞房地产,而真正用于制造业的并不多,逼着企业去其他地方买地。但在他看来,没有产业的支撑,“房地产这朵花注定开不长久”。
李贻伟透露,目前,市政府已经下发一号文,明确要求禅城区不低于40%、其他区不低于60%的旧厂房、旧物业改造项目,必须优先用于发展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以此来抑制过热的房地产。市、区财政每年共拿出10亿元,用于土地储备和鼓励旧厂房、旧物业的土地流动,推动连片开发。以此计算,每年预计可腾出工业用地4万多亩,将拉动创造7000多亿元的产值。
妙语2
“以前都说人口红利,但将来将是一个人才红利的时代。”
谈人才引进
人才引进:10年仅2万人才入籍佛山
在李贻伟看来,产业的发展,需要借力科技与金融这两只“翅膀”,同时也需要人才这条“腿”作为支撑。但是,对于佛山的人才引进,李贻伟忧心忡忡。
“佛山大概是350万户籍人口,这几年的人口普查发现变化很小,真正通过人才引进迁入佛山的,十年来大约只有2万多人。”李贻伟坦承,当他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被吓了一跳。“以前都说人口红利,但将来将是一个人才红利的时代。”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争抢学术带头人,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我们把这些钱省下来,用在急需要的大中专学生上。”李贻伟说,交通网络构建起来之后,人才的流动会更快,“年轻人还没成家,遇到更好的平台就会抬脚就走。”如何让人才能够留在佛山,已经变成一个核心问题。
李贻伟透露,为了留住人才,佛山将进一步放宽人才入户政策,在市、区、镇、村和工业园区全面设立人才集体专户,允许人才以“一人一户”、“投亲靠友”等方式落户。同时以项目为载体,配备项目人才专户,引进一大批本科以上、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改善佛山人才结构。
妙语3
谈城市建设
“究竟有没有城市中心?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这就像农村年饭的盆菜一样,什么都放进去了,味道挺好,但是外面的人一来,就觉得佛山20年没变了。”
不要一窝蜂地选择建设地铁或轨道交通,因为“建设剪彩会很风光,但营运的时候压力却很大。”
城市建设:“2+5”要变成“1+2+5”
谈及城市建设,李贻伟坦言,在“两转型一再造”中,佛山的城市转型相对比较慢,我们常说佛山市组团式发展,“究竟有没有城市中心?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这就像农村年饭的盆菜一样,什么都放进去了,味道挺好,但是外面的人一来,就觉得佛山20年没变了。”
“别人说一下,我们脸红一下也就罢了。”李贻伟说,但是,城市建设的滞后,让佛山在面临人才引进以及招商引资等课题时,显得底气不足。
他认为,佛山在2003年前后提出了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历经7年之后,有必要更上一层楼。这就要从“2+5”变成“1+2+5”,多出来的这个1,就是东平新城。如果把这个1突出来,打造富有岭南特色的中心城区,那佛山的城市面貌就将有所改观。而这样一来,禅城区的旧城区改造就可以有条不紊,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匆忙。
李贻伟同时表示,整个佛山城市的交通组织,也需要重新研究,进一步深化城市组团之间的联系。但是,具体什么样的交通方式,需要慎重选择,不要一窝蜂地选择建设地铁或轨道交通,因为“建设剪彩会很风光,但营运的时候压力却很大。”
妙语4
谈民生事业
仅仅依靠政府的公共事业投入是不够的,只有老百姓富裕了,才能够解决自己的大部分问题。因此,要抓住“富民”这一点,让市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民生事业:要抓住“富民”这一点
谈及民生事业,李贻伟表示,目前的社会阶层在发生剧烈变化,不同阶层人士的利益诉求差异也很大,如果再用先发展后改善的思路,已经明显不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的力量在崛起,需要我们有重大的思维转变,我们要一起去改变。”李贻伟说,社会管理方面的群众诉求,都有可能成为政府决策的出发点。
“以前说病有所医,现在要提病有良医,以前说学有所教,现在是学有优教,以前说老有所养,现在要老有善养。以前说住有所居,现在要讲住有宜居。”李贻伟表示,产业的升级,带来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老百姓的民生需求会更高。“有了钱未必幸福,但是没有钱一定不幸福。”
他还表示,仅仅依靠政府的公共事业投入是不够的,只有老百姓富裕了,才能够解决自己的大部分问题。因此,要抓住“富民”这一点,让市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参与互动(0) | 【编辑:林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