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调控升级能否打开房价回调通道?

2011年02月09日 08:33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春节之前,楼市调控“国八条”雷霆出击,由于春节本来是楼市淡季,其影响将在节后才能消化和显现。可以预见,今年整体高压式的调控氛围将贯穿全年,“国八条”中不论是限购还是差别化信贷、税收,以及对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房价调控的问责力度,都比以往有所升级,那么房价回调的通道能否就此打开?

  新一轮全面、密集调控重拳来临,重庆和上海房产税试点落地,表明在经济稳定增长势头已经确立的背景下,楼市调控不再投鼠忌器,而且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锁定水利,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计划,今年的投资重点将会逐渐转移到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来,补足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短板,也降低了因房地产调控带来的投资下滑的担忧。

  这也意味着我国房地产运行新格局即将到来,在土地征用、出让、住房开发建设、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的调控思路以及已有成果,尤其是针对个人住房房产税的推出,有望触动和解决房地产市场中的深层次问题,从而形成新的房地产良性发展机制。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体系构架的初步形成,也将明显改善整个楼市的供需状况。

  从抑制不合理需求来看,“国八条”继续强调要进一步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而各地最有效的措施陆续出台,不断扩围的限购令已经封死了投资者的入市空间,对于第二套住房贷款限制政策的加码降低了投资者的信贷杠杆,投资性需求继续大规模入市的空间不复存在。而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的持续实施,将不断加大拥有多套住房业主的持有成本,住房投资的风险开始积累,房价上涨空间的缩小还将挤出投资者中的存量房,从而对二手房的供需产生影响,使存量住房资源重新得到配置。

  据了解,目前明确将要实行限购的城市已经达到36个,限购限贷等短期调控措施抑制不合理需求的效果立竿见影,这些短拳的实施将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调控“长拳”争取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1月份,北京期房住宅成交量环比去年12月下降30.1%,新房成交下滑趋势明显,但是二手房成交量却创下了去年调控以来的新高。

  不少业界人士判断,去年年底一线城市房价又出现了小幅上涨,但受调控政策日趋严厉的影响,北京等大城市房价上涨将失去支撑和动力,可能再度出现停涨。而3、4月份的传统旺季,正是楼市消化政策、调控效果持续显现的时间段,购房者在力度加码以后的调控氛围中,入市意愿将持续趋淡,观望气氛将重现,春节过后楼市可能持续低迷,从而给全年的房价走势奠定基调,房价的调整幅度也将加大。

  供需决定价格,在投资性因素被剔除殆尽后,这一颠扑不破的规律将在楼市愈发明朗,一方面不合理购房需求被强力压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和货币政策回归稳健,都将限制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并未减速的房地产投资和保障房建设的加快将明显增加住房供给。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4.1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8.4%;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16.3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0.7%。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这两个指标的绝对规模都创了近十年之最,尤其是开工量的增加,很快就会传递到商品房供应上来。未来半年到一年,商品房预售量将有所增加。

  以上海和重庆试点房产税为标志,楼市调控的诸般武器基本全部亮相,政策组合体系基本建立,为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运行奠定了初步的制度框架。“由于我国城镇化高速推进而且空间广阔,房价对许多传统的调控措施具有天然免疫力,因而房产税这剂猛药承载着决策层调控的最终希望。”上海证券分析师曾小勇认为,房产税试点启动,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在不断的博弈、探索之后政策框架基本搭建完成,也标志着中国房地产超级牛市的主升浪被终结。

  在这种框架体系下,决定房价走势的是调控政策的严厉程度、落实情况以及地方政府的执行力。今年调控措施的执行力也将与去年不同,严令地方政府向社会公布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的做法,实际上已把地方政府的责任具体量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考核目标。

  对很多人来讲,“国八条”的出台不期而至,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政府即发出如此严厉的调控信号,“房价不降、调控不止”的调控决心愈发明确,主导房价走势的开发商将逐渐丧失与政策和购房者博弈的筹码,楼市话语权将缓慢向购房者倾斜,房价理性回归只是时间问题。(记者 李文龙)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