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土地市场观察: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思考

2011年02月22日 12:54 来源:甘肃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现在如果提及房价高涨的原因,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普通居民,都普遍把土地价格的上涨作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按照这一推论,房价上涨是由于楼房供给不足,土地供给不足又从根本上影响了楼市的供给量。诚然,土地供给方式的单一,对土地市场上的需求方和最终承担者来说,无疑提高了土地的获取成本,增强了土地市场买方的竞争力度,最终导致土地价格节节高升,使各地频频出现地王。如果仅仅从市场的供需双方来看,建筑用地占用面积小和土地供给数量少,以及需求方的大手笔,土地确实是房价高升的推手。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思考

  房地产只是一个产业,并不涉及一座城市的规划与运营。当我们看到一座城市道路狭窄,沿途垃圾如山,下水道口经常堵死,水电经常无缘无故短供,老百姓依旧生活在破旧的楼房的时候,相信没有几个人会想到这事和开发商有关系,因为开发商并没有责任让所有老百姓居住在宽敞明亮的高楼大厦里。

  城市规划如同一局棋,输赢并不决定于当前的某一两步。以商业发展为例,近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个地县城市纷纷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在城市繁华地带建设商业街、步行街、商业广场等商业性地产,出现了“小城市大商业”的现象。为了刺激和带动当地消费,促进商业发展而引进外资投资本无可厚非,但在一些以农业为主、人口稀少的县城大力投资兴建大型商业街,结果是这些商业街和当初设想带动当地经济的目标并不一致,除了逢年过节比较热闹之外,其余时间基本上处于闲置。这些商业性的建筑推高了周围楼房价格和租赁价格,对城市规划发展来说,这等于闲置了大量土地,却没有带来任何经济和社会效应,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增加了不必要的生活负担。

  与此相似的是,道路交通建设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的节奏,然而随着城市轨道建设和地下交通的逐渐成熟,也催生了房价的不断上涨。以北京市为例,最近几年一直发展的城市轻轨和地铁线路,导致房价沿着地铁线路延伸的方向出现大幅的增长。以北京天通苑为例,该地区原本属于城乡结合部,但是自从地铁五号线从这里经过,房价就大幅增长。随着北京六环路的逐渐成形以及北京市市区的快速扩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北京房价会出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新型局面。

  房地产近几年来的暴涨,一方面是来自于所谓城市土地供给总量的稀缺,另一方面是房地产开发中大量的土地用于商品房的建设。开发商们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尽量增高楼盘的高度,增加楼房容量,同时大力开发周边设施,如草地、娱乐场所、休闲中心等,以吸引消费者的眼光,而大部分城市居民都望楼兴叹,无力支付高房价给生活带来的压力。反观周围地区和国家,虽然城市人口也同样面临着居住困难的压力,但是他们却没有选择通过大量囤地和新开楼盘的方式增加供给。以香港和日本为例,前者在公租房建设方面和管理运营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后者在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方面有独到的做法。

  香港在城市规划时就已经把公屋建设用地的问题一并解决,统一划拨用于建设公屋的土地,专门解决“夹心层”的居住问题。香港针对平民的房屋政策基本实现了租售并举:一方面以政府出资建房为主,继续提供公屋;另一方面以特惠折扣价,一般为市场价的一半左右出售居屋,适当引入私营企业参与建设,协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屋租户置业。香港免地价提供土地和注资给房委会,以较低的出租租金集中给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避免了大量土地用于商品房的开放导致房价高企、低收入家庭望楼兴叹的现象发生。香港自1954年实施“公屋”计划以来,有效解决了香港社会居住保障问题。截至目前,已经有约三分之一人口居住公屋,六分之一人口住居屋。

  日本东京是世界上人口密集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房价高位运行是在情理之中。为了保障低收入者的居住,当地政府在土地供给上,增加经济型住房建设的土地供给,减少商品房建设的土地供给。该政策与香港“公屋”计划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无形中增大了住房市场的供给,保障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

  按照经济学假说,土地资源的供给在短期之内是恒定不变的。如果既要保障城市扩张和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又要警惕农业用地供给总量的红线,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整个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还必须向土地要效率。与房地产开发商的思维相反,土地供给不足是导致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向市场提供足够数量的楼房供给,满足普通居民对楼房的刚性需求则是另外一件事情。(雷鸣)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