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武汉:让“夹心层”和农民工也有房住

2011年03月04日 10:22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1年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网、新浪网等联合进行的2011年“两会调查”结果显示,网民最为关注的“五大热点话题"中,保障性住房名列第一位。昨日,多位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备受关注的保障性住房,为解决更多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献计献策。

  基层代表呼吁:让“夹心层”不再夹心

  在城市中,有这样两类住房“夹心层”群体:一种是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却又不够廉租房申请标准;另一种是买不起商品房,却也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襄阳新襄棉纺织有限公司工人卜仿英说,身边一些同事“月收入约1000多元,不够廉租房保障标准,却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商品房就更不敢想了。”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市乾盛纺织有限公司工人李红锦说,有个朋友摇中了经济适用房,却面临买不起的尴尬。她建议,应大力建设廉租房、公租房,同时降低这两类保障性住房的申请门槛,让更多低收入群体有房可住,让这样的“夹心层”少一些。

  “在我身边,有不少生产一线的工友们反映买不起房子。”全国人大代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人王涛说,现在十堰的房价已涨到五六千元以上,身边不少朋友高于保障性住房的保障标准,却又买不起商品房,也成了尴尬的“夹心层”。

  王涛建议,今年国家将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提到极为重要的地位,希望能尽快实施,加快建设速度,尽快把保障房从图纸变成实物,让更多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得以改善。

  全国政协委员茅永红:保障房配套设施要及时跟进

  全国政协委员、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重点关注保障房建设,他希望保障房不仅规模大,而且配套设施齐全,“真正把好事办好,方便老百姓。”茅永红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建保障房,规模越来越大,这个势头很好。不过,保障房建设不能只重规模,还应完善相关公共设施的配套,比如社区医院、幼儿园、中小学、菜场、超市、公交等,都应及时跟进,真正方便老百姓,而不能让其蜕变成“贫民窟”。他认为,应由政府制定规划,普通商品房混合配建保障房,要强制达到10%-20%,让保障房的居住者享受同样完善的物业管理、医疗、教育配套等服务。“保障房的保障对象也应适时扩面”,茅永红还提出,对一些在城市里已居住一二十年,有稳定职业的农民工,也可以有计划地让他们享受保障房。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逐步减少甚至取消经适房

  在全国人大代表、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看来,政府和市场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两只手,政府应该做的就是加大廉租房的建设力度,让更多的低收入老百姓住上廉租房,“政府在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上,把政府该做的廉租房等事情做好,把其他的交给市场就可以了。”

  叶青建议逐步取消经济适用房,“某种程度上,经济适用房已经变成了带有福利性质的商品房,而且其中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叶青打了一个比方:一个穷人住上了廉租房,如果有一天他买彩票中了大奖,变成了富人,那么政府可以收回房子,再租给其他买不起房的穷人;而住上经济适用房的穷人富裕后,这套房子却无法收回。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让少数人买房,多数人租房,从居者有其屋到住者有其居,这样房价才会下降。而中国现在形成了一种人人都想买房,人人都在竭尽全力买房的氛围,这样房价怎么可能下降呢?因此,政府现在要考虑的不是要让大多数人都买得起房,而是要考虑让大多数人都有房住。”叶青说。

  全国人大代表朱汉桥:保障房应保持多样化

  “我赞成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廉租房、公租房为主,以经适房为辅。”全国人大代表、潜江市委书记朱汉桥说,廉租房、公租房是解决大量百姓住房需求最基本的保障,尤其是外来农民工,经济收入很有限,政府应该出面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针对近来有人提出“取消经适房”的建议,朱汉桥有不同看法。他说,人的住房需求有很多种,有基本生存住房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也有扩张性住房需求,“我的想法是,经适房针对的是有改善性住房需求的经济困难人群,不一定非要取消,做到在建设数量、面积上严格控制,申请流程严格把关,还是利大于弊。”(记者 望隽 刘春燕 张泉 梅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