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大力发展公租房,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本市将保障房供应方式从“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市住保办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公租房将占到年内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房数量的60%以上,全市新建、收购公共租赁住房6万套,竣工1万套以上。
发展公租房
加快实现“住有所居”
去年10月,在海淀区组织的一次公租房公开摇号现场,2385套公租房首次亮相。
今年3月16日,首批入住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城茗苑小区公租房的家庭从市领导手中接过了新家的钥匙。
从去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公租房管理办法并启动建设项目以来,公租房如今已经从概念开始转变为实物,逐渐进入百姓生活,成为城市住房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公租房概念面世,谁有资格申请公租房就为社会所关注。对此,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开配租公租房的对象是“三房”家庭,即取得备案资格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轮候家庭。
同时,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为引进人才和务工人员提供居住条件。这样,公租房还将帮助两类人群解决住房问题:一类是“三房”以外其他符合申请条件的中低收入“夹心层”;另一类是在京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得益于产业园区的公租房项目,他们也被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日前发布的《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若干意见》成了北京产业园区公租房发展的样本。预计到2013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筑面积将达到111万平方米,总套数达1.6万余套。各区县和园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如海淀园出台的暂行办法明确,人才公共租赁住房是“为海淀园企业引进的人才提供短期的周转性租赁住房”;申请企业承租人才租赁住房的人数最多为100人。
公租房建设
土地供应优先及时
公租房选址建设,离不开政府高效的土地储备和及时、足量的土地供应。
为了加快包括公租房在内的保障房用地供应速度,市国土局特准保障房项目用地采取“串联改并联”审批模式,即国土部门将用地审批环节中的土地抵押、权属登记等多个“串联”审批环节,升级为同步受理的“并联”审批,促进公租房等保障房项目尽早供地、尽早开工,投资尽早落地。
作为北京首批公租房项目之一——北苑南区配建的557套公租房楼栋今年春节前封顶。用施工方城建亚泰公司项目经理王维国的话说,公租房楼栋比同一项目内的商品房楼栋快了三个月,这三个月的时间主要是“省”在了土地权属登记、开工许可等环节,主管部门在审批时对公租房项目一路绿灯,为的是让500多个家庭能够早一天搬进新居。
除了完成保障性住房优先供地任务外,本市还在全国率先探索新的土地“招拍挂”出让方式,额外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在房价上涨较快的区域试点 “限地价,竞公租房面积”,即当竞买报价达到合理的土地上限价格时,就不再接受更高报价,而转为在此价格基础上通过现场投报配建公租房面积的方式确定竞得人。
“采用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是,既能通过土地闸门的调控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又可以有效增加公租房建设面积,实现多渠道增加公租房供应的目标。”北京房协有关专家说。去年12月28日,房山长阳镇广阳城住宅地块,在经过8家开发商举牌应价达到2.84亿元的上限价格后,进入投报租赁房面积环节,最终胜出的企业承诺在住宅建设中加入4860平方米租赁房。据保守估算,这个面积能够提供80套以上的租赁房。
另外,北京今年主推的公租房将可能改变土地出让金“一交70年”的要求,转而进行土地“年租制”试点,供地方式也“由卖改租”。市国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保障房供地方式将更加多元化,特别是公租房项目用地,将采取划拨、协议租赁、“招拍挂”租赁等方式,降低土地成本。
出租房为主
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
提升包括公租房在内的出租房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以出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预示着除廉租、公租模式外,本市还将建立多种形式的出租房,确保租赁房比例占到全部住房供应的60%。
北京租赁房建设管理正在摸索新模式和新机制。
公租房筹集管理主体以市、区政府为主,目前主要采取以下形式:一是由市、区住房保障机构作为建设管理主体,主要面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二是一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经批准可以作为公租房主体,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解决本园区内引进人才及企业职工的住房问题。
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本市还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社会单位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利用单位自有用地和农村集体存量土地建设租赁房。
大兴区黄村镇枣园尚城是个农民回迁安置房小区。这个小区里有富余房的房主都将房子交由黄村镇政府设立的北京天河浩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托管代租,后者通过类似房屋银行的市场化运作,向社会“无差价”转租房屋。
“以前住平房时,我也出租过房子,租户难管理,房租免不了缺斤短两,还总担心安全。如今把新房委托政府办的中介代租,我再也不用操心了。”黄村镇农民赵振华是枣园尚城小区第一批委托代租的业主之一。今年1月,他将一套两居室交由中介代租,一下就签了3年的租赁合同,当即拿到了头一年租期的3万元租金。
“我们的房子面向产业园区企业出租,园区企业职工租房还可享受10%至30%的优惠,但这并不影响房主的收益,因为优惠的租金都是由政府来‘背’的。”大兴区黄村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管理和运作模式,既保证了回迁村民的利益,又解决了出租房屋管理难题,实现了村民“服务管理有组织,经营增收有资产,安置就业有岗位,稳定生活有保障”的目标。
统计显示,去年全市共落实公租房及租赁房项目19个,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可提供房源2.6万套,新建公租房近2万套,比原计划翻了一番,领先全国。对于包括大兴区黄村镇农民回迁房在内的空置房源,有关部门也正积极试点,在维护农民利益、规范房屋出租秩序的前提下,使其成为租赁房房源的有效补充,并通过多主体、多渠道的房源筹措,让北京逐步形成以出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记者 刘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