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今年北京将有1万套以上的公租房可竣工入住。目前,关于加快公租房建设的相关政策正在制订中,并且将制订公布公租房租赁合同的示范文本。
示范文本包括租金租期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正在抓紧完善公租房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快公租房建设的相关意见正在制订中,公租房的租金标准、补贴标准等配套政策也在研究制订中,而且公租房的租赁合同,还将制订和公布一个示范文本,规范公租房的租赁。
租赁合同中将包括公租房的租金、如何缴纳、租期等内容。
这名负责人说,今年北京将新建、收购20万套保障房,其中10万套用于公开摇号配租配售。在这10万套里,公租房占6万套,而在“十二五”期间,北京新建和收购的保障房中,公租房所占的比例也要达到6成。
供地方式“由卖改租”
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证土地储备和及时、足量供应。今年北京的保障房供地方式将更加多元化,特别是公租房项目用地,将采取划拨、协议租赁、“招拍挂”租赁等方式,降低土地成本。
同时,一些公租房用地还将进行土地“年租制”试点,每年支付土地租金。
此外,为了加快包括公租房在内的保障房用地供应速度,市国土局将用地审批环节中的土地抵押、权属登记等多道“串联”审批环节升级为同步受理的“并联”审批,促进公租房等保障房项目尽早供地、尽早开工,投资尽早落地。
■ 对话
“鼓励企业建公租房”
利用自有土地建房,为外来务工者提供住处
作为全国首批推出公租房的城市,北京为什么要推出公租房?公租房将给北京的住房保障带来什么变化?本报记者采访了市住保办政策规划处处长张国伟。
新京报:在有了廉租房、经适房和限价房后,为什么又提出公租房这个新鲜事物?
张国伟:在这三种保障房之间,以及保障房与商品房之间,还有一定的缝隙,也就是人们称之的“夹心层”。这就需要一种新的保障方式,解决夹心层的住房困难。另一个原因是,如果大部分建设的都是出售型的保障房,土地资源的压力太大,应该有一种可持续的住房保障方式。
新京报:公租房推出之初,并没有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后来是如何考虑将这类人群纳入的?
张国伟:公租房推出之初,园区建设公租房、保障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等都已经考虑到了。只是当时北京的公租房建设规模还不大,房源还不够多,所以在准入这一块,还是优先解决三房轮候家庭。现在公租房的职能作用正在完善。政府将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产业园区、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为外来务人员和引进人才提供居住条件。(记者 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