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供应步入快车道。3月21日,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3月,北京市2011年新建和收购公租房已落实27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房源约1.7万套。这距离北京市正式向民众推出公租房这一保障性住房新成员尚不满两年。
相较于发展较为成熟的经济适用房以及覆盖面更广的两限房,公租房不仅出现的时间较晚,发展也尚处摸索阶段。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就曾表示,目前公租房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成型的经验可依。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其今后在保障性住房担当主角的命运。
郭金龙曾明确提出,北京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将加快公租房建设,2011年公租房建设比例要扩大到保障房建设规模的六成以上,并且要求各区县、各部门须确保完成目标。
公租房不仅仅在北京受到加快建设、重点发展的礼遇,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关于房地产调控方面的问题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保障性住房除了棚户区改造以外,主要是公租房和廉租房,这个方向必须明确。”
公租房的主角地位被写入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指向性作用的“十二五”规划中,“十二五”规划报告指出:“重点发展公共租赁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首次以独立章节的形式出现在政府的“十二五”规划中,标志着保障性住房将成为未来五年时间内的一个独立的、被给予高度关注的、关键的领域。而公租房主体地位的确定,产生的最直接、显而易见的结果是公租房今后上市数量将呈现大幅上涨。“十二五”规划提出,在今后五年时间内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据此,有专家表示,即使保守估计未来五年公租房数量也将突破千万套。
以千万为单位的公租房供给量令人喜悦的同时,也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忧虑,因为要完成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看地方政府的执行力,还需要有足够的土地供应以及巨额的资金投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近期表示,我国计划今年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动工及棚户区改造为1000万套,预计投入资金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刨除目前已知的中央向地方专项补助资金1030亿元,所需资金仍在万亿元以上,这也意味着地方财政要相应加大投入,还要更广泛地利用社会资金的力量。齐骥解释说,有8000多亿元是通过社会机构的投入和保障对象以及其所在的企业筹集来的。剩余的5000多亿元的资金,将由中央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以及市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
而在实际运作中,数额如此巨大的资金能否到位,还需要拭目以待。而问责制的推出将推动地方政府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此外,各地政府还在努力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应,仅以深圳为例,有媒体发现,2009年深圳保障性住房供地面积为零,而在2010年末,全深圳市已建成保障性住房总建筑面积约0.27亿平方米,占全市住房总建筑面积的6.6%;3月20日,深圳市政府表示,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送审稿已完成。《规划》提出深圳未来五年保障性住房相关用地计划供应总量为4.8平方公里。仅从土地供应数量上来看,深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就将发生很大改变。
提高社会住房供给量,特别是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数量是我国政府今年打压住房价格炒作的手段之一,我国从去年开始大幅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而根据建设周期,今年将有大量保障性住房上市。毫无疑问,国家如此大规模地建设公租房,还将有效转变人们固有的住房消费模式,降低人们购房需求,而公租房可以循环利用的特点,也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