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一线城市房价松动 专家:楼市将在四五月迎拐点

2011年04月06日 06: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楼市正在酝酿“拐点”。记者了解到,多数城市成交量在“限购令”出台后均出现明显的下滑,部分重点城市同比下跌近40%,在成交量大幅缩水的同时,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开始出现松动、调整迹象。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的专家认为,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持续趋紧,楼市将加速迎来“拐点”。

  伴随着“新国八条”政策出台,上海、重庆开征房产税,各地方版楼市调控细则陆续着地,“限购令”、“地方房价控制目标”成为2011年一季度楼市的主题词。截至3月末,限购范围扩大至全国40多个城市,并有608个城市公布了2011年“房价调控目标”。

  在严厉的调控政策面前,3月这一房地产市场传统旺季黯然失色,楼市成交大幅缩水。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显示,3月监测的30个大中城市中,七成城市楼市成交量环比上涨。但是相比去年3月,则有近八成城市下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所监测的重点城市同比全线下滑,总体下滑40.5%。其中,北京下滑幅度最大,达到48%,南京、杭州的下滑幅度也超过40%。

  北京楼市成交大幅下滑的情况,记者还从亚豪机构、链家地产、伟业我爱我家等机构处得到了证实。亚豪机构统计显示,3月北京累计成交商品住宅5743套,成交面积11 .5万平方米,同比2010年3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下降了43.0%,成交面积下降了48 .4%;“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统计显示,一季度新房住宅网签总量为20747套,环比2010年四季度下降41 .5%,同比2010年一季度下降35.8%。

  除了新房成交量出现大幅缩水,北京的二手房成交量也出现大幅下滑。根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和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统计显示,3月份,北京全市二手房网签总量为11102套,与更具可比性的1月份相比,成交量下跌了52.7%,与去年同 期 相 比 ,成 交 量 也 大 幅 下 跌 了56.9%。

  成交量大幅下滑的同时,北京房价也出现松动的迹象。亚豪机构统计显示,3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出现了大幅下挫,跌落至19213元/平方米,创连续8个月成交价格新低,环比降幅超过两成,同比也下降了9.8%。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数据统计也显示,一季度北京新盘项目的拟售均价为27693元/平方米,较去年四季度上涨13%;而成交均价仅为18995元/平方米,较去年四季度下降10.6%,成交均价和拟售均价的差距高达31.7%。

  北京出现的情况并非个案,天津、杭州、上海、深圳等地也出现了成交缩水、房价下行的态势。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显示,2011年3月天津市商品住宅成交6286套,成交面积62 .0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40 .41%,均价8326元/平方米,环比下跌6.17%。价格波动虽较为缓和,但已连续四个月下行。该院数据显示,3月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3806元/平方米,环比下滑7.57%;3月深圳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9424元/平方米,环比下跌5.65%。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成交量的大幅下滑和房价松动的迹象表明,京、沪等一线城市的楼市将在4、5月份迎来“拐点”。“4月份,最迟不会超过5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综合指数将出现首次下跌,也即房价将出现‘拐点’”。

  杨红旭认为,随着房地产开发商的压力逐渐增大,推盘的速度将加快,打折优惠的力度也将加大,商品房成交价格将有望出现回落。他强调,目前开发企业的资金状况已由过去的宽松转为紧张。一方面开发企业外部融资受限,另一方面内部销售遇阻,而随着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未来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还会进一步趋紧,被迫降价的房企会增多。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牛凤瑞认为,今年一月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实施至今已近3个月时间,一系列抑制市场需求的“限贷”、“限购”政策效应初显,表现之一便是购房者的预期发生变化,成交量的下降。随着成交量的下降,开发商资金回流速度将减慢,这将使得房价下行的压力加大,即使开发商名义上不降价,也可能采取一些促销手段“暗降”。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出现政策松动等情况,楼市的降价窗口会提前到来。他预测,很可能会在二季度到来。

  不过,牛凤瑞也表示,如果现在人们讨论和期待的“拐点”是指房价月环比或周环比出现下降,那么,这应该是楼市短期内的一种价格变动,是微观的、局部的。(李佳鹏 王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