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如同标签一样,是印在城市面孔上的最鲜明的符号之一。3月14日,郑州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城乡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中心城区保护名录》,提出对32处老建筑进行挂牌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些老建筑究竟该如何保护,才能让其成为现代化都市的一部分,更好地装点美丽的郑州?
保护首先要消除法律盲区
老建筑代表了郑州传统文化特色,许多老建筑已经成为郑州地标性建筑,像毛主席视察郑州燕庄纪念亭、解放路天主教堂修女楼等。根据郑州市政府的要求,《保护名录》确定后,郑州市文物局会同市房管局对列入名录的老建筑进行挂牌,同时创立保护措施,并加强管理。
保护老建筑的呼声由来已久。一位老郑州人记得,2000年3月,为了改造东西大街,郑州市拆除了有100多年历史的魏巍老宅,盖起了新式门面房。当这些老建筑逐渐被一个个现代“方盒子”代替时,东西大街原先的建筑年轮、历史风貌和个性特色也随之消失殆尽。
郑州市文物局一位负责人说,老建筑不是文物,就算进行了挂牌,既没有国家法律的强制性保护,又没有地方规章可执行,许多老建筑很容易被“灵活掌握”政策的人拆除。因此,老建筑保护光靠政策引导还不行,需要郑州人大立法,制订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
这份《保护名录》起草工作开始于2009年,郑州规划、文物部门组织专家对主城区范围内的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了第一批中心城区保护名录。记者从郑州市规划局了解到,他们正在编制城乡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制定城乡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具体保护原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不排除以后还会公布第二批、第三批。
当越来越多的老建筑得到保护后,还要更好地利用,令其发挥真正的作用。郑州国营第三棉纺厂的办公楼、大门属于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目前这种风格的厂房仅在中、德、美等国家有保留,偌大的厂区却空空荡荡。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继峰说,不少人提出要打造一个纺织服装设计创意园区,但最终没能成功。
一位文化保护工作者说,老建筑保护与利用是相辅相成的,利用是更好的保护,保护的目的是利用。如果能将这些老建筑运转起来,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和魅力,将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保护
城市是有生命的,城市的建筑不可能一成不变,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保护,这是国际公认的保护标准。上海、天津的许多历史街区,老建筑保存得非常好,许多格调鲜明的建筑外观依旧,内部设施全部是“现代版”,有的是银行,有的是商场,有的甚至成了餐馆,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一位建筑师说,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我们要把本土要素融进去,做出有自己特色的东西。
对于像东方红电影院的原址重建工作,他提议说,这座老建筑是一个经营场所,单一的电影放映大厅已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老杭州西湖电影院之前也是选择了原址重建。我们在原址重建的同时,可以考虑把“东方红电影院”鎏金门头予以保留并镶嵌到新影院上;老墙砖可以砌在新墙体上;老影院的资料、图片、座位、道具可以建成一个影院内的博物馆,让老建筑重新焕发新光彩。(记者 栾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