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3月25日第一场听证会场景。新华社“中国网事”4月1日报道深圳市查出45例保障房申请造假者事件,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14日公布“阶段性处罚”结果:第一批被查处的20名违法当事人中,一名因房产登记信息有误而继续保留申请资格;6人不予处罚,但不再保留其本次保障性住房申请资格;其余13人罚款5000元,并且自驳回申请之日起三年内不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吴涛、王攀、潘林青)在网络民意的推动下,一件地方性法规近日拟作出修改,将有关处罚标准“一口气”提高40倍达到20万元——在此前因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中屡屡查出造假骗购行为而引发网友“围观”并质疑区区5000元处罚过轻之后,21日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修正草案)》再次成为互联网和舆论关注的焦点。
重罚能否遏制骗购冲动?又是否会伤及部分确实因为种种原因误申请的中低收入群众?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保障房分配过程屡屡遭遇质疑的背景下,深圳的“修法”又有怎样的借鉴意义?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调查。
【网事回顾】网民质疑声推动深圳“修法”重罚骗购
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4月1日曾报道深圳市查出45例保障房申请造假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14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公布“阶段性处罚”结果,其中有多人被罚款5000元,并且自驳回申请之日起三年内不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
有网友认为,这个罚款金额太少,震慑作用不够。新浪网友“北飞2010”说,罚款5000元?有没有搞错,这不是有意在鼓励造假吗?社会的诚信是在严格的规章和执行下才会有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