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各地相继出台限购令后,楼市出现了罕见的沉寂,然而热衷投资楼市的温州人似乎又想出了新的对策:以企业的名义来买房!这种做法与限购令相冲突吗?企业买房究竟是用于投资还是用于改善职工生活呢?
最近温州乐清虹桥某楼盘开盘,有知情人士透露,现场出现了以企业名义来买房的情况。记者拨通了该楼盘的售楼电话,销售人员对企业买楼并没有否认:
记者:我现在想问一下如果要弄的话有没有操作流程跟我们说一下。
销售人员:我们现在房源没有了。
记者:房源没有了,现在有没有企业在买。
销售人员:因此企业现在规定不能买,比较麻烦,这个比较麻烦。
记者:那能不能操作一下可以这边可不可以买一下。
销售人员:那您是哪个公司,我帮您记一下,您电话留给我在这里吧。
温州天浩置业市场部经理向洋说,温州市区的规定是企业只能购买商用房,并不能购买住宅,如果企业加入购房的大军中,不要说限购令,即便房地产调控的效果都值得怀疑了。
向洋:因为大家以前都说过这个问题,企业能不能买,如果企业能买的话,这个限购令真的就限不了了,就是说名存实亡了。
据了解,乐清虹桥这个楼盘和当地很多楼房一样,都是一层是底商,其余是商品房,按照道理企业是不能购买除底商外的其它房屋的,从与销售人员的对话中可以发现,开发商对这个政策也是很清楚的,但是依旧有可以操作的余地。面对房地产宏观政策的变化,温州人向来反应快并且应对积极。业内人士也坦言,温州房地产历来就是出台对策比较多、比较早的。虽然暂时不知道开发商是如何运作,但温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石海均教授证实,企业买房的情况他们知道是有的,但数量大小没有统计,现在手头也还没有具体数据。如果企业买房是用来改善员工的居住条件和住宿条件,这个是无可厚非的。那么这些企业究竟为啥买房呢?记者联系了两位企业主了解他们买房的动机:
企业主:我是这么想的房子买过来之后自己可以做投资,放在那里还可以增值,而且是固定资产,到时候还可以抵押给银行,我们想贷款也好贷一点。
企业主:作为企业主,在企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合适的一些投资的渠道的话,一部分减少的资金用于楼市投资,我觉得仍旧是一个十分保值的,十分合理的渠道。
很明显,对于精明的温州企业主来说,买房子改善员工生活最多就是个幌子,如何投资挣钱才是问题的关键。现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企业不能炒房,调控的矛头更多的集中在了家庭和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买了来炒房,就算是钻了政策的空子。
企业炒房虽然没有法律明文禁止,但是企业不能购买住宅是有规定的,那么这样的事儿为什么还会发生呢?相关主管部门是否知道这件事情呢?
温州企业主在如此严格的调控下继续投资房地产的动力无疑是看涨房地产市场。然而在温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石海均教授看来这其中的风险绝对不小:
石海均: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话,会有一个比较大的隐患了,一旦房地产市场行情看跌,那么这些企业的资金被套牢,甚至发生企业资不抵债。那这样这个企业就面临破产问题。企业破产那就属于社会问题了,如果真的形成企业炒房的风气,那就不是一个好现象。一旦成风的话,肯定就脱离限购政策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明明国家在严厉地调控房地产,明明国家不允许企业购买住宅,明明存在显而易见的风险,为什么一切照旧呢?
天浩置业市场部经理向洋分析:我估计可能地方的一些政府啊,估计会保护开发商利益或者怎么样,对房地产打压不到位,估计企业有空子可以钻,有这种可能性。但是现在还没有证实这一块。
国务院楼市调控专项督查组最近刚刚结束八个省份的督察。这次督查发现的最大问题,是"个别地方政府不认为房价偏高",并要求在调控中"分类指导"。所谓分类指导就是放松执行力度,在"新国八条"出台至今的3个月里,很多地方已出现"放松执行"的现象。记者就温州企业买房的事想征求房管部门意见时,房管局认为事情比较敏感,一时还不好说。分管副局长余跃彬表示,近期他们将去乐清做一下详细的调查,具体研究后再决定怎么办:
余跃彬:所以说我们还要准备去乐清去一下,准备一个比较全面的说法。如果我们表态说可以,也比较头疼的,如果说不可以,又没有一个法律法规政策的依据,现在就这么一个两难的状况,这个东西先限制住。(记者季苏平 温州台记者熊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