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南宁城中村楼房集体"蹿高" 违章建房行为难监管

2011年05月05日 13:06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来南宁打工的霍先生,已经在南宁市江南区白沙路一栋民房租住3年了,吸引他留在这里的最主要原因是每月250元的低房租。霍先生不知道,像他这样租住在城中村的租客到底有多少;他也没想到,因为他们,当地城中村的村民自住房会集体“蹿高”,而且其中不少是违章建筑。

  新工地热火朝天

  “这里有几十栋违章建筑,几乎家家都这么干。”4月27日,一读者向本报反映,从去年开始,昌耳渌村就开始流行违章建房。很多村民都是在原有住房上面违规加层,或者推倒重建。

  4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白沙星光交叉路口附近的昌耳渌村,眼前一片热火朝天的新工地,让人误以为走进了开发新区。

  刚进村口,一栋7层高的在建房映入记者眼帘,楼体细高,好似一座碉堡。村子里,泥沙、碎石、红砖和脚手架随处可见,电钻声打桩声不绝于耳,小型挖掘机轰隆开过,周围是一栋又一栋结构相似的楼房,多为六层或七层。知情人称,这些楼房的建筑布局无非三个版本:单间配套、两房一厅或三房一厅,这都是为租客准备的。记者数了数,正在施工的楼房不下20栋,此外还有一些已经完工的正在装修。

  出租服务一条龙

  “新房出租”、“单间配套”、“拎包入住”……这样的招牌在昌耳渌村随处可见。由于房租低廉,该村160多户人家不少已经“客满”。租客要想租房就得“动作快”,或者碰巧有人搬走,不然只能等着新房建成。

  记者走进一栋正在装修的楼房,女主人农女士说,“五一”后房屋可以装修好。不过,在4月25日前后,一名做工程的租户已经等不及了,抢先租了一间搬进去,还有一名做服装生意的老乡也预定了二楼的房间。为了满足租客的需求,她“装修一间出租一间”。关于房屋的租金,农女士说“没得商量”,她称“别家也是这个价钱”,而且他们不愁租不出去。农女士没有说大话。记者又走访了另外几栋楼,都已客满。

  这里的房子为何如此抢手?租住在该村的一对年轻情侣说:“房租便宜还不够吗?”在这里,10多平方米的单间配套,每月的租金只有两三百元。相比而言,麻村一带要400多元,而如果是古城路、七星路一带,少则五六百元,多则上千元,普通的打工仔根本承受不起。此外,这里的交通相对方便,出了村就有公交车站点,有11条公交车线路经过这里,到朝阳花园只有6个站,到火车站也不过8公里。

  正因为租房需求旺盛,该村已形成租房服务“一条龙”经济。村里有菜市、杂货店和幼儿园,还有配钥匙的、换煤气的,床上的铺盖可以很容易买到,并且还是送货上门。村道边的电杆上,贴满了搬家的小广告。

  七个人监管一个城区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称,2008年以前,村里的住房多是四层半小楼,这是符合南宁市规划要求的。2009年开始,加层、重建的现象开始出现。当时村里流传,一村民出租房屋月收入上万元,这刺激了不少人。为了建房,有的村民还互相达成协议借地建房,出租数年后连房带地归还。有的村民则是建下四五栋楼房用于出租,每栋有10多个套间,收入可观。

  村民农女士称,她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建房的,建房造价34万元。目前,她有10个套间出租,每个套间月租270元,算一算要不少时间才能捞回本。她承认自己跟风建房,也跟风违章加层了。她指着附近几个工地说,这些在建房基本都超出了审批面积。

  按照《南宁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私房加层或重建必须通过规划部门审批。记者从江南区规划部门了解到,昌耳渌村的私房加层和重建,近期该部门一栋都没有批。

  相关工作人员称,规定虽是这样,但如果没人举报,监管人员很难发现。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江南大队八中队的工作人员称,该队只有7名队员,要管理一个城区的违章建筑,根本顾不过来。最近,仅江南大道旁冒出10多万平米的违章建筑(详见本报4月28日第14版),他们的队员就要全部出动,连续工作10天都未必忙得完。

  村民没地能干什么

  城中村村民违章建房,不仅仅是因为监管存在盲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昌耳渌村是亭子村七组。亭子村村委相关工作人员说,违章建房用于出租,不单单在某个村组存在,这实际代表了一些村民的生活状态。

  该村村委副主任黄先生说,1993年后,该村多次被征用土地,一些村民小组的农业用地被征得精光。征地后,农民虽然拿到了补偿款,但他们普遍没知识、没技术。好一点的村民小组靠政府补偿的三产用地建起综合楼,出租之后回收租金补偿给农民,但每个劳动力每年只能得到几百元,不能彻底解决生活出路问题。有点头脑的农民“拿起秤”做小生意,更多的只能进城卖力气,当房东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了。他认为,如果失地农民没有工作和收入,也会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城市扩建势必带来征地问题,除了补偿金,也应该为农民的长远考虑。比如,能提供培训或者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完成“职业转型”,最终才能让村民不再“折腾”房屋。(孙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