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批量房企转型商业地产开发 人才供需矛盾激增

2011年05月10日 14:08 来源:中国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回到酒店,李武有些疲惫。

  作为广东某房企集团沈阳公司总经理,李武(化名)这一年多频繁往返沈阳、广州两地。

  “沈阳项目涵盖商业中心、酒店、写字楼、住宅,是集团走出珠三角、试水商业地产的第一仗。”李武对地产中国网坦言,“现在最难的是组建团队,尤其是那种既懂房地产又懂商业运营的人才确实很难找。我们通过社会招聘、内部推荐和猎头服务,但效果都不好。”

  而猎头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具有美资背景的上海肯耐珂萨公司的猎头顾问小华(化名)最近接触房企“挖人”需求明显增加,尤其是像酒店总经理、招商总监之类的高级职位更是抢手。“我们也很为难,压力很大。一方面企业需求大,另一方面商业地产人才数量有限,现在基本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实际上,在房地产调控“常态化”和保障房时代背景下,房企“转商”渐成热潮。此间诸多风险中,人才稀缺,已成为困扰商业地产运营发展的首要问题。

  深圳尤里克猎头机构出具的报告显示,2008年到2010年,商业类和区域总类职位需求逐年增加,设计类、项目总类、营销类岗位需求居高不下,“有过大型综合体项目经验的人才更是被哄抢。”

  如何解决此种供需矛盾?多位接受地产中国网采访的业界人士均指,短期内,企业只能高薪挖人和留人;企业内部及社会人才培养体系、教育体系完善跟进,或能缓解目前的商业人才供需问题。

  僧多粥少

  住宅市场频受调控,让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将目光投向商业地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一季度,万达、宝龙、凯德、龙湖、招商、保利、中粮、金地、富力等等众多品牌公司,或加速扩张、或初尝浅试,纷纷在本地区域和全国范围布子落点。就连一向宣称“只做住宅”的万科,也屡屡爆出“加大商业业务份额”的消息——批量房企转型商业开发运营,带旺了商业人才市场需求。

  然而,假若从2002年万达尝新商业地产时算起,中国商业地产历经不过10年。而且商业地产的“金融、商业、地产”三位一体的属性,形成了高于住宅开发模式的人才门槛。

  此外,高校的房地产管理专业教育也不能形成有效人才输送。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建筑学硕士李鹏对记者表示,国内本科层次的房管专业教育恢复年限还很短,虽然目前已有34所高校开办了专业教育,但还尚未形成广泛的学术交流氛围,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还未成立,专业领域内的研究还未深入展开,专业范畴界定也存在模糊性,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匮乏。

  李鹏还给了记者一个数据: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开设房管专业的招生规模接近2000人。显然,这样的规模仍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旺盛的市场需求与捉襟见肘的人才供应就此形成鲜明对比。这让不少正忙于转商的企业觉得很“郁闷”。

  上海长甲地产集团总裁办主任梁晓磊表示,开发商业地产项目,前期定位、设计、招商及后期运营,每一项的技术含量都很高。比如商用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尽管目前市场不乏优秀建筑设计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商业经营人才,但能同时涉足两个行业的人很少。

  高力国际(广州)市场及调研部董事陈厚桥称,现在代理各地的商业项目越来越多,但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个新项目平均要十几二十个人,别说高端管理人才,就是相关专才都很难找到。

  该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回答也有所印证。她说,“每年三季度都要根据公司发展和项目拓展的情况,对来年的人才储备和招聘进行预算。说实话,人才很难满足企业所需。”

  “商业人才在近几年迅速成为开发商关注的焦点。”中南恒展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邓拥也有同感,“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新项目必须配备相等数量的人才团队,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真正有用的人才,总是稀缺的。”

  寻找合适的“人”

  市场上“缺人”,但招进来的“人”能否为企业所用,也是个问题。

  前SOHO中国副总裁、现高和投资董事长苏鑫认为,商业地产赚钱的核心是商业运营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这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想赚到钱,作为投资人来说,最关键的是自己的团队是否具备这两项能力。

  致力于大城市郊区和二三线商业投资开发的香港银锣湾集团董事长郑立峰表示,“我们通过培养、高薪招聘或与高端人才合作的模式,满足项目快速发展需要。不过,与高端人才进行项目合作开发也有一定风险,比如,对方期望值过高等。”

  在郑看来,“人才合适极为重要,那些适合我们企业的人,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所谓合适的人才,是指了解我们企业定位(中高端物业)、可塑性强、能与企业融合并能与我的理念保持一致的人。”

  青岛宝龙商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铁栓对此亦有感触。他说,很多老板其实都有这个问题,第一是找不到人才,第二是找到了人、老板是否愿意“听从”他。况且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团队而非一个人。一个好的总经理很重要,但他还需要带团队。

  那么,哪些人才最紧缺呢?合和商业地产集团董事长席文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心目中的商业地产三大关键岗位——懂商业懂算账的前期策划负责人、懂商业能把关的设计负责人、懂招商和运营的运营负责人。”

  北京新锐视角商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蔡宇翔则认为,真正的策划及专业招商方面的管理者在当今市场很难找到。很多只是平淡的小角色,但现在很多都到了大企业里做了高管,原因是面试者也都不专业。

  通过地产中国网的采访以及研究机构的报告,记者发现,目前最紧缺的是富有经验的商业地产招商人才,其次是高级营运人才以及专业的商业地产分析师等。此外,由于国外资本渗入,很多商业地产项目需要经验丰富的高端物业管理人才。而管理类岗位(如项目负责人、城市负责人、区域负责人等)在众地产开发商全国性布局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打破天花板

  有限、有用的人才被企业轮番哄抢,非行业之福。

  尤里克猎头机构报告称,开发商“被大盘”、“被商业”的现象带动着人力成本持续上升。一些高档商业楼盘的物业总经理,年薪超过20万元。如果具有海外物业管理经验,甚至可轻松拿到50万元的高薪。

  郑立峰坦言,“即便高薪能挖到人,很多时候也是‘伤人伤己’。被挖的企业损失了人才,挖人的企业也要承担(如时间成本等)‘适用风险’。长此以往,整个行业的人力成本都将提升,进而为企业增负。”

  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甚至认为,商业地产正酝酿一个神话,“人才们”各显神通,造成的自抬身价不捅破,“商业地产是另一个比住宅更不靠谱的泡沫。”

  那么,有无良方破解人才供需及层次这一难题?

  高力国际陈厚桥认为,从企业角度来说,明确商业地产定位,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为员工提供晋升空间;引进与储备优秀人才,做好人才梯队建设;优化薪酬体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这可以有效控制人力成本,激励吸引现有人才、外部人才。而对于个人来说,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选择符合个人价值观和职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平台,“这要深思熟虑。”

  李鹏则从教育方面谈了未来人才培养的趋势。他认为,未来高校的房管专业教育,不仅将由增量市场的开发营销策划等教育重点转向房地产管理、交易、估价等存量市场学科领域,而且要结合房地产业态多元化(如商业地产各业态)趋势培养符合细分市场、具备国内外宏观视野和必要的行政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人才。

  蔡宇翔则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先把自己变成专业人才,然后你才能看到真正的人才,再去谈培养。

  而对于目前“招人难”的局面,李武也并不悲观。“相信市场会有自我调节能力,给点时间和耐心吧。”他像是在鼓励自己。作者:张希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