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武汉:超期服役“竹筋房”终将退场

2011年05月11日 16:27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满是钢筋水泥楼房的现在,人们对“竹筋房”这个概念显得较为陌生。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由于时代原因和经济条件限制,在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当时的技术人员利用同样具有拉伸性的竹条代替钢筋建造了一批竹筋房,因外墙呈红色,俗称“红房子”。历经五十多年风雨,它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多数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存的少数也因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拆迁。

  露出的“竹筋”令居民后怕

  上周,在青山区红卫路街46街坊正在拆除的一栋四层的楼房里,施工人员砸开墙壁和楼板,却发现露出的并不是人们常见的钢筋,而是一条条刷有灰色涂料并已开始变黑的竹条(本报曾作报道)。对于这一新发现,居民们虽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但对这些老房子的讨论却多了起来。“没想到住了几十年的房子,竟是竹条在撑着,现在想想还是有点后怕!”在此住了30年的居民向慧珍到正在拆除的房子里亲眼看到了露出的竹筋后感叹道。“没想到是竹子,那肯定还是危险的。”一名四十多岁的大姐听到大家议论“竹筋房”后也主动去楼里看了看后说道。她们是一部分居民的代表,虽然在“竹筋房”里住了十几年或是几十年,却并不知道自己所住的房子用的不是钢筋而是“竹筋”。

  王女士就住在发现楼板中是“竹筋”的房子的隔壁门栋。她在此处住了几十年,据她介绍,46街坊的这些老房子在1987年的时候曾进行过一次修整,在修整的过程中,王女士曾在墙中看到过有竹片,但没往“竹筋”方面想。“怎么也想不到那些竹子是代替钢筋的,要不哪敢住下去哟!”

  还有一些居民知道房子里有竹条,不过多半也不知道那是起支撑作用的。一名居民表示他听说房子里的竹条是用来保暖的而不是用来代替钢筋的,所以压根没往安全问题上想过。

  “竹筋房”是困难时期的产物

  “竹筋房”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竹筋房”是指用竹筋板代替钢筋水泥板,在外表抹上泥盖起来的简易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钢筋水泥几乎都用在了恢复工业生产上,“竹筋房”就成了资源紧缺条件下,为解决居住问题的一个发明创造。“竹筋房”、简易楼、筒子楼等都是具有当时时代特征的住宅 。

  据了解,46街坊的“竹筋房”是青山区在“一五”时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配合武钢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在青山地区仿照前苏联规划模式修建的,是服务武钢、一冶职工居住的大型生活居住区中的一部分。这些房子因其清水外墙呈红色,俗称“红房子”。其中红卫路片 为 34、35、38、42、43、45、46、47共8个街坊。其中46街坊占地7.59公顷,是由一冶建设的普通工人标准住宅。

  记者前日走进位于46街坊的肖婆婆家。经过一条过道,来到肖婆婆家的客厅,由于客厅的采光不好,即使是阳光灿烂的中午,整个房间也是黑黑的,只能依靠旁边房间窗户里透过来的光让客厅里有些光亮。肖婆婆90岁了,自这栋房子建好了就住在这里,这栋房子见证了她一生大半的岁月。肖婆婆的儿子介绍说,那时还是有条件的人才能搬进这个房子里来住的,房子的设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为是仿照前苏联建筑模式,房屋布局注重保暖,却没有因地制宜,不太适应武汉炎热的气候,夏天房子里就没有凉快过。这些年,因为毕竟建设于困难时期,材料都过于简省,线路老化、内墙剥落、外墙风化等问题都很严重,住在里面确实有些“勉为其难”。“青山地少人多,不拆迁重建,我们很难有新房子住啊。”

  多数“竹筋房”退出历史舞台

  记者前日在现场施工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46街坊拆除时露出“竹筋”的房子,工作人员拉起一段露出的“竹筋”指给记者看,竹筋的外部已经有腐蚀变黑的痕迹,只见他轻轻地一掰,“竹筋”就被折断了。据他介绍说,因为发现房屋里是“竹筋”,他们的拆除工作暂时停了下来,因为这样的房屋如果靠人工拆除危险较大,需要有专门的机械来辅助。青山区建管站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也已经下发了相关的安全通知。

  就此问题,记者走访了青山区建管站。建管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之焱向记者介绍了这些“竹筋房”的相关情况。李之焱高级工程师介绍,虽然他没有参与当时房屋的建造,但据他了解,当时的房屋建设,为了节约钢材,除了卫生间、厨房等部位出于使用条件较为潮湿的原因,考虑使用了钢筋,房屋的其他部分都采用的是“竹筋”代替“钢筋”。当时资源紧张,参加武钢建设的大批工作人员又急需住房,这些“竹筋房”临时满足了当时人们的住房需求。当时这些房子可以说是解决了困难,但现在看来这些房子是相当落后的。当时规定的这些房屋的使用寿命为30年,虽然这是保守估计,但即使乘以一个1.5的安全系数,最高安全使用年限也仅为45年。显然,现在这些房子年龄都远远超过了安全使用寿命。

  工程师分析说,现在这些房子还没有出现大问题,与房子房梁的跨度不算大而竹子又有抗拉性有关,而且容易进水腐蚀的厨卫都使用的是钢筋。他表示,这些房子一旦房体有皲裂,或遭到其他方面的破坏,一旦进水,里面的竹子很快就会烂掉,竹子烂掉后房屋的楼板就成了一块块的石板,没有了抗拉性极易断裂,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居民的安全,青山区政府决定及时将这些危房予以拆迁重建。

  据李之焱介绍,上世纪建国初的困难时期,除青山区外,武汉市其他各区都建有一批像46街坊这样的“竹筋房”。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现在“竹筋房”大多都已被淘汰。汉阳钟家村及汉口等地的“竹筋房”早就完成历史使命,被新的更安全坚固的房屋所取代。武昌中南路某设计院建筑重建时,同样发现当初的建筑是“竹筋房”,而且还使用的是整根的竹子。“现在,青山的红房子可能是‘硕果仅存’喽。”李之焱跟记者打趣道。

  安全鉴定表明竹筋房已不宜使用

  对于在46街坊房屋拆除过程中露出的“竹筋”,出于对“竹筋房”安全的考量,青山区房屋安全鉴定站,邀请市里的专家对45、46街坊当年建造的一批老房子进行了建筑查勘,对照建筑结构图纸出具了一份查勘结论报告。记者从该查勘结论报告上看到,该报告指出,45、46街坊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不宜使用。

  结论报告还显示,这些房屋都没有设构造柱、圈梁,而且楼盖大部分采用竹筋混凝土预制平板,仅厨房、厕所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楼面梁为预制构件,下部采用钢筋,上部采用竹筋,箍筋较小且较稀疏,屋盖采用木屋架。但构造柱和圈梁都是能提高房屋抗震能力的重要部分,门窗过梁均采用无筋过梁,这些都导致该房屋的抗震能力极差。而且预制板中的竹筋因为伸长率较小,变形能力较差,长期使用或强力作用下可能会出现脆性破坏,造成承重部位的倒塌。而且在多年的使用中,由于居民装修和一楼“住改非”的情况普遍,墙体存在拆改现象,削弱了墙体抵抗水平力作用的能力。

  红房子见证了一个时代,也承载了许许多多家庭的宝贵回忆。但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这些当年的楼房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住房的舒适需求,更无法保证人们实际上的居住安全,饱含着历史沧桑的的红房子到了该退市的时候。为了避免有可能发生的不幸事故,我们必须为之画上句号,让我们将这段记忆深藏。(记者 沈度 通讯员 莫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