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端午假期深圳楼市成交惨淡 新房量价齐跌

2011年06月08日 10:0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端午假期本地楼市成交“惨淡” 中国指数研究院昨公布全国大中城市楼市成交数据显示深圳——

  受限购和限价政策的影响,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深圳楼市成交可谓“惨淡”,特别在端午假期的最后一日(6月6日),深圳更是以16套的成交量排名全国大中城市倒数第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自从全市5月起执行“限价政策”以来,一手楼盘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部分开发商选择“慷慨开盘”,以大幅低于周边片区市场价格开盘;另一方面,也有些开发商选择了“捂盘惜售”,以待政策宽松时获得更大的利润。

  昨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上周深圳一二手房成交量的监测报告,结果显示,在端午节的小长假中,全市成交量可以用“十分冷清”来形容。

  新房量价齐跌

  在成交量上,虽然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数据显示,在5月30日到6月5日,一周全市成交套数为475套,平均每日成交仅68套。而记者获悉,在端午小长假最后一日,全市仅成交16套,列居全国大中城市倒数第一。

  在成交价格方面,上周全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7386元/平方米,环比下跌3.75%。而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市六大城区,除福田和南山两区均价上涨外,其他城区均价都有下跌。

  “目前市场上的状态也充分说明,如果开发商给出的楼盘定价比大家预期的价格低,购买就会比较火爆。” 深圳美联地产市场研究中心徐枫表示,“这一方面说明了深圳楼市的刚性需求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开发商降价促销的主要的目标客户群也是首次置业的刚性需求购房者。”

  徐枫同时表示,近段时间价格松动的中海、招商等开发商,确实对楼市价格形成了一定冲击,但限价政策并不从根本上起到降低房价的作用,因为政策一旦宽松,房价随时又可能“反弹”回去。“很多开发商看到目前楼市不景气,选择捂盘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为楼价反弹埋下伏笔。”

  假期楼市之排队购房

  在端午小长假开始的第一天,深圳招商地产观园项目的开盘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业内的强烈关注,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以大幅低于周边片区楼盘的市场价格开盘发售,并引发数百人连夜排队购房。

  “这样的现象已经很久没看到过了。”代理该楼盘销售的置业顾问小金向记者介绍说。而记者获悉,本次取得预售证的第一批单位共计504套,其中90平方米户型占一半。

  “从开盘当日的凌晨开始,就有购房者来到售楼处排队,到早上9点开盘时,现场排队购房者已近300人,非常火爆。”小金说,“由于每平方米均价仅为14000元左右,比市场预期价格低了1000多元,因此大部分人都是冲着这1000元而来的。”

  从市区赶到售楼处的老李告诉记者,儿子要结婚了,准备买90平方米的户型的房子。“可是等赶到现场时,小户型已经被抢购一空,只剩下少数140平方米的大户型房源。”老李失望地对记者说。

  假期楼市之“笋盘”频出

  在限购与限价的双重压力下,开发商已经在价格上做出了让步,“笋盘”频出。早在4月底,中海地产推出中海康城国际和塞纳时光两个楼盘的限价团购活动,团购均价仅为9000元~11000元/平方米,相比于项目以前每平方米1.2万元的售价直接打了八折优惠,也接近该片区的最低价。

  而到了上月,万科清林径、佳兆业大都汇、睿智华庭等新开盘项目都“被限价”,“笋盘”更是不断推出,如原计划2.4万/平方米入市的水榭春天,最后限价不超过2.1万元/平方米。而“笋盘”不断出现的结果是,全市一手楼的楼价被拉低。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全市一手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15262元,与4月份相比降幅高达24.8%。

  在采访中, 一位袁姓开发商向记者坦言,目前楼市的不断收缩,开发商所面临的资金压力正成倍增加。“不仅建房款难以回笼,而且融资渠道也越来越窄,融资成本大幅攀升。”袁先生说,“在资金压力下,降价促销是万不得已的手段。”

  假期楼市之“捂盘惜售 ”

  据宝安区中联地产的置业顾问小玲介绍,在限价政策的影响下,很多开发商对于楼盘入市速度明显开始减缓。“本来预计本月深圳开盘项目大致为20个左右,但是目前来看开盘楼盘数目确实屈指可数。”小玲表示,“开盘量减少主要是部分开发商仍对后市抱有希望,故意将推盘时间后延,或者是对近几个月上市的新盘销售业绩不理想,开发商希望静观其变。”

  据小玲介绍,特别是某些高档别墅项目,由于超过价格上限,已经无法获准预售,目前可能将被迫转为等待“现楼再售”。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楼盘将延迟一年不予发售,是典型因“限价令”而导致的“捂盘”。(记者阮晓光、龚夷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