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我省《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实施细则正式实施,但眼下这项政策却遭遇尴尬。6月8日,有关部门针对“一房一价”落实情况进行的全省“拉网式”检查开始,记者随同省价格监督检查局专项检查组对南昌市部分楼盘进行检查时发现,执行存在“打折”现象,不能按要求对外公示全部信息,而二手房的执行情况则更加不理想。
开发商:都“标”了,但有“保留”
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商品房明码标价从5月1日开始执行,但由于我省具体实施细则从6月1日起实施,因此,5月份成为开发商的“缓冲期”,有1个多月时间的准备,“一房一价”执行情况如何?
青山湖区一在售楼盘,开发商在售楼部设立了一个销售信息公示栏,楼盘预售许可证、楼盘概况等信息都有公布,但就是没有看到规定的省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楼盘公示表和销售公示表。在工作人员提示下,检查人员才在公示栏的另一头找到一张A4纸打印的公示表和一本厚厚的销售公示表。而且,楼盘公示表信息也不全,燃气、有线电视初装费收费标准、批准文号等信息均没有。对此,执法人员当场责令开发商进行整改,原因是标价牌和价目表应当在商品房交易场所的醒目位置放置,标价内容也应真实明确、字迹清晰、标示醒目。
按照新规定,开发商必须一次性公布所有在售房源的信息。但是,在检查中,执法人员核对了两个楼盘的公示房源数量和实际房源数量,结果发现,公示表有部分房源“消失”。而开发商的解释是,这些房源已经预订出去,尚在核对购房者的购房资格。对此行为,检查人员将进行跟踪调查,杜绝开发商“捂盘”销售。
二手房:有些“拖沓”,中介直言“无力”落实
尽管有的开发商目前还没有“保质保量”地执行“一房一价”政策,但毕竟已经开始执行。相比较而言,二手房市场落实新政则要“拖沓”许多。6月7日,记者走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住信、鸿基、中环、骊特等多家连锁房产中介,发现没有一家中介是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明码标价的。有中介负责人直言,执行“一房一价”有心无力,根源在于中介没有定价权。
在红谷滩新区的住信房产中介,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一套去年底挂牌的某楼盘房源,标价为65.5万元。但是,在与房东联系后得知,价格已经上涨到85万元。尽管工作人员一再向房东表明现在正处“限购期”,如果价格下降一点能够快些脱手,但房东始终没有松口。“这种现象很普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甚至有的买卖双方都约好签约时间,但房东临时提出了涨价要求。
对“一房一价”新政,房产中介也是“有苦难言”。南昌易佰家不动产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罗美华说,这项政策的初衷非常好,能够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但是,要不折不扣执行,难度非常大。一手房明码标价执行相对容易,只要管住开发商就能控制源头,而二手房市场则是由成千上万个业主组成,中介也仅仅是提供服务,房屋产权、最终定价权是在业主手里。
在采访中,有中介负责人告诉记者,有的业主对房屋的定价非常随意,甚至是“看心情”,房屋价格一天几变。其实,中介机构也希望业主能够“一价定音”,但很难做到。二手房的价格一般都是靠“谈出来”的,所以,不可能完全按照明码标价的价格成交。此外,有些信息获取非常难,如物业管理和车辆停放收费标准、文号等信息,这是许多业主都无法掌握的,一旦严格要求公示,这需要中介逐一查询,物业公司能否配合也是未知数。
监管方:逐一排查,违规就要处罚
从6月1日起,全省掀起了一场落实“一房一价”的“政策风暴”。省价格监督检查局相关负责人说,自5月1日以来,各地主管部门已经数次对开发商宣传、督促落实新政,如果再出现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将查处一起。
据了解,目前全省各地价检部门都已开始对辖区内的在售楼盘进行明码标价检查,重点查处的就是未执行、未在交易场所醒目位置明码标价或不按规定实行“一套一标”等行为,未一次性公开全部预售房源、在标价外加价或收取未标明的费用等老百姓购房时诟病较多的行为,也在重点查处之列。
“二手房市场不能游离在‘一房一价’政策之外,肯定是要逐步落实的。”南昌市价格监督检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遇到业主“坐地起价”的现象,中介机构必须先公示调价信息,然后进行交易。(记者 郑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