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林毅夫:中国面临通胀和房产泡沫风险

2011年06月09日 16:1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林毅夫:中国面临通胀和房产泡沫风险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资料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7日接受新华网访问表示,中国面临通胀和房产泡沫风险,对这些风险中国需要居安思危,适时地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相信中国经济仍将维持快速、平稳的增长。他还指出,世界经济目前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但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复苏仍需克服多重挑战。同时,世界经济目前还将延续"南高北低"的复苏态势。

  林毅夫当日在世行发布《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新闻发布会之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世界经济延续着增长势头,但全球经济复苏依旧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高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世行最新发布的报告下调了今年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由1月份报告中的3.3%下调至3.2%。林毅夫说,虽然下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但0.1个百分点的下调幅度微不足道,世界经济"南高北低"的复苏局面暂时不会改变。

  针对近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引发的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林毅夫认为,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下滑不足为奇,但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林毅夫说,在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发达经济体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有帮助。如今恢复性增长的作用已基本消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处在调整进程中,因而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是在意料之中。林毅夫表示,发达国家依旧面临高失业、财政整顿等与金融危机相伴生的挑战,发达国家今年经济增速放缓,与日本地震、财政整顿、金融危机后银行业及家庭债务重组等因素也有关联。

  林毅夫说,发达国家会继续面临低经济增速、高失业率、产能过剩等挑战,发达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正在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但发达国家面临的经济挑战比发展中国家要多,因为本轮金融危机始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的失业率等经济难题雪上加霜,解决结构性失业难题仍有待时日。

  他建议,发达国家可以学习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加大在基础设施领域内的投资,尤其是加大消除增长瓶颈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在短期可以创造就业、启动需求和推动经济增长,在长期可以提高生产能力、增加税收收入,是"一石双鸟"的有效举措。

  林毅夫指出,发达国家要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需要通过有效的国内经济政策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就业、创造需求并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合作日益重要,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依赖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如果发展中国家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不仅对自身有利,也能增加发达国家的外需并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世行报告显示,今明两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将继续超过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增长的主引擎,预计2011年和2012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分别增长6.3%和6.2%,发达国家则分别增长2.2%和2.7%。世行预测,中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速将分别达到9.3%和8.7%。

  林毅夫认为,尽管发展中国家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会慢于2010年的7.3%,但高于6%的增速依旧强劲。

  林毅夫说,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经济增长具有较大潜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空间广阔,尽管发展中国家在当前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这也是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21世纪已经出现了"多元增长的新世界格局",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复苏和未来增长可以作出更大贡献。

  林毅夫强调,油价和食品价格如果持续攀高,将会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冲击,并给各国贫困民众的生活带来挑战,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也是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另一大风险,促进全球经济平衡、可持续增长还需妥善应对这些挑战。

  他指出,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保持高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发挥了很大贡献,但在经济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也面临通胀压力、房地产泡沫等风险,对这些风险中国需要居安思危,适时地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相信中国经济仍将维持快速、平稳的增长。

  林毅夫在当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出已恢复到了危机前水平,其应对危机的扩张型宏观经济政策应逐渐向中性宏观经济政策过渡,同时兼顾控制通胀的目标。

  他认为,全球经济延续着复苏态势,但依旧面临多重挑战,要达到理想的复苏状态,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蒋旭峰 刘丽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元元】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