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在房价高企的今天,是政府解决部分低收入群体“居者有其屋”的最后屏障。可是,好政策却在一些地方被“念歪了经”。
经适房之所以不再“经济适用”,屡屡“被骗购”,甚至成为了某些官员“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的载体,“病灶”就在于信息不公开、无透明。譬如,此前深圳在保障房资格审核中虽有数目不等的申请者因不合格而出局,但所公示的内容里,缺乏财产和收入信息。同时,一些申请获批者还涉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甚至有些申请者还住在价格不菲的“豪宅”中。由于公众的知情权并未得到切实保障,从而加重了“不公平”的观感。
在信息公开已成常识的背景下,模糊化的信息总是很难逃过公众的眼睛。此前出现诸如深圳、武汉、重庆经适房分配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有关方面暗箱操作、捂捂盖盖,缺乏透明度,让本该属于弱势群体的福利成了权贵一族的“唐僧肉”。诸如此类的不道德现象,本质上就是体系未能有效构建出一个“说真话是占优均衡”的机制模型,使保障房申请人隐藏个人真实信息所获收益远高于因说假话而带来的损失,而因为信息的不公开只会招致更大范围的质疑和批评。要知道,不被公示的财产信息所掩盖的是不公平的保障房分配意图,无疑是权力对公共利益的攫取。
由此可见,保障房的分配缺乏监督和信息公开是其致命的“软肋”。保障房与商品房所存在的价差空间,为申请人提供了违规成本较低而收益较高的政策套利空间。而强化申请人隐藏个人真实信息的惩罚机制,最大化其说谎的惩罚成本尤为必要。如一旦发现申请人提供虚假个人财产和收入信息而获取保障房,将使其付出远高于其收益的经济惩罚,从而在住房保障体系构建鼓励说真话的机制设计。
政府必须让社会公众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全程参与经适房分配、销售的监督,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正、公道。也就是说,要让政府的住房福利政策能够真正惠及低收入群体,让保障房信息公开透明才是根本。因此,如何构建申请人“说真话才是占优均衡”的利益最大化选择和激励约束共容机制,无疑已经成为推进保障房体系建设的必要前提。
-吴学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