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楼市政策深入 商业地产抓契机

2011年06月13日 14:34 来源:桂龙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1年即将过半,南宁施行限购也已百日,南宁房价在国家长达一年半的调控中,首度出现松动迹象。这种松动不管依靠何种方式实现,必须承认的是,如此漫长而严厉的调控,是2004年房地产实行调控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此下去,南宁乃至广西楼市将面临怎样一种格局?

  1 “紧箍咒”下催生好产品

  在市场一片大好的时候,产品通常都不愁卖,哪怕是配套再不好的房子,都会被一扫而空。可如果市场不怎么景气,结局就不会那么乐观了;此时,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非产品品质莫属。

  金旺角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开发总监吴强表示,具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会因限购政策实施退出市场,而会适时调整营销战略或市场投资策略,同时更加精益求精地把自身产品做好。

  对此,荣和集团营销副总监梁于里深有同感。梁于里说,荣和的项目每次开盘,都会有不少新鲜东西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感觉变化之美。包括园林的变化,社区环境的变化,生活、教育片区等方面的变化。以上种种都向人们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品质也会不断提升,并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

  业内人士认为,非常时期祭出的“紧箍咒”,往往会促使哪些原本不重视提升产品品质的商家改变策略,为适应市场变化推出更好的产品。

  2 限购令之火或将蔓延三四线城市

  从目前情况看,政策调控下,市场很难预期将会朝哪个方向走。有业内人士透露出这样一个消息:专治楼市病的“限购令”,很可能会扩大至三四线城市。

  倘若限购令之火蔓延至三四线城市,那么,近两年把诸多触角伸往防城、北海、钦州、玉林等地的众多开发商又将如何应对?广西楼市将面临一个怎样的格局?

  广西宝资通联行总裁秦枫在其微博上直言:“如果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都设限,北部湾的滨海地产将会面临严峻的短期巨大压力!因为其市场的外向性是突出的。”

  与此同时,宝创地产陈景浩亦在微博上说:国内福建省、北京市、成都市开始清理房地产领域“炫富“类型的房地产广告。据悉,将对“城市地标”、“豪宅”、“别墅”等刺痛字眼进行管理控制。

  如此看来,楼市这两年的过分炫耀,不仅刺激了民众的眼睛,更刺痛了政府的眼睛,调控不但没有减缓的迹象,还有可能更加深入。

  3 商业及旅游地产空间或将趁机膨胀

  住宅产品遭遇限购,商业及旅游地产却找到了商机。用秦枫的话说,就是未来地产转型将是必须的,而商业、旅游休闲地产都是具备上升空间的,在这方面还有大文章可做。他说,商业、旅游等潜伏两年也该差不多了。

  面对现今的市场格局,业内人士赖先生说:“商业地产在缓慢膨胀。”

  目前,南宁在建的项目及已经完成的项目中,积存着大量的商业面积。江宇地产执行董事李伟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几年,南宁在加大旧城改造过程中,如电影院、购物中心等不少商业配套项目没有跟上,像明秀路那样人流量及居住密集的区域更甚。可以预言的是,南宁的商业格局将向多元化商业中心发展。”

  限购之后,许多开发商纷纷采取暂缓推盘的对策。问题是,开发商这种策略可以坚持多久?限购加上限贷,房企的资金链会不会出现问题?房企资金链是每次调控都会被提出的问题。据了解,一些开发商普遍认为,2010年市场比较火爆,因而目前大多数开发商都可以坚持至少半年左右。

  就目前形势分析,业内人士黎司明认为,正常情况下,在半年之内,开发商的资金运作应该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部分开发商也许会采取将后期工程押后的策略,但至少在今年6月、7月之前,不会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至于一些开发商开展一口价甩卖活动或打出8.5折优惠促销旗号,从原来一些楼盘的销售情况看,完全是把价格抬高了再打折,消费者不必过于计较。

  4 限购令或使市场回归正常

  限购令是否会对房价产生预期影响,这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价的涨跌是有一定规律的,而市场的冷淡反应也是符合这一规律的,这样的反应分为两点,一是开发商、各方参与者的反应,商家自己也有一个反应过程,很难有人一时把这个政策参透;二是购房者,他们都希望房价能真的降下来,哪怕降幅不大。业内人士张先生表示:“此次调控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这也是房地产调控史上最为严厉的一次。”他说,首先,成交量下滑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也显示了此次调控的目的,就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以前的政策大多不疼不痒,这一次的调控可以说是扎到你的心尖上了,它在给刚需族提供更大选择空间的同时,也有助于市场回归正常。”张先生说,其实这些影响对刚需购房者并不大,因为限购的影响还不如加息的影响大。(记者 罗琼)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