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广东工人农民论坛”昨天走进惠州,当地1200多名外来工走上论坛晒幸福,住房、子女上学和养老保障成为外来工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呼吁,将外来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或是多建夫妻宿舍等,提高外来工的幸福指数。
“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很幸福且幸福指数很高,对我个人来说幸福来源于三点,那就是: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前景、危难当头有人帮。”LG电子惠州公司的王月梅,到惠州打工已有7年。2006年在仲恺高新区的外来工“扎根工程”中,王月梅享受购房优惠,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为此,她建议,政府要在企业和外来工聚集的地方,多建设经济适用保障住房,让更多的优秀外来工扎根创业。
海格电信的杨庆也说:“归属感其实就是有一个温馨的小窝,但要我们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要承担5000元/平米的房价,初略算算,即使不吃不喝也要20多年才可以买到一套房!我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把我们打工者,纳入到城镇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范围内。”
山阳精密部件公司的廖卓烨非常喜欢踢足球,他表示:“我们工业区找一个球场非常难,比找女朋友还难。”惠州市委副书记陈仕其回应说:“的确这里的活动场所少,所以要多建一些场所,现有的体育场馆比如仲恺体育馆要对工友开发,也可以低收费的开放。”
来自湖南的外来工袁京华比较关心孩子上学问题,他到惠州8年了,孩子在上幼儿园,但每年上万元的学费,让他不堪重负,他说:“政府如果能解决外来工子女的上学问题,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投入到惠州的建设之中。”
袁京华的诉求得到第一个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佛山新明珠陶瓷有限公司胡小燕的力挺。胡小燕提出,当今“积分入户”机制,对解决外来工子女上学只是杯水车薪,希望借鉴中山经验,改“积分入户”为“积分入学”,降低入学条件,让更多外来工子女顺利上学;其次,很多公司认为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标准过低,且缴费年限过短,以致许多第一代农民工面临退休却无法养老。
仲恺长丰(汽车)惠州公司李志凯说:“我的幸福,一是有一个好的公司,能发挥自己所长,踏踏实实上班;二是有一帮好朋友,下班后能一起活动活动;三是有一个温暖的家。”
“我再给你加一个,有个好收入,这样你的幸福指数才会越来越高。”当天的嘉宾——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巡视员孔祥鸿补充说。他称,个人好的收入来自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一起努力。孔祥鸿诚邀大家为幸福广东指标体系提意见,并称“一定把你们的意见反映到有关部门。”(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王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