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老谭那颗高悬的心终于落下!他所挂点的谭家村,被正式列入今年的新农村建设点了。
谭家村,是贵溪市雷溪乡的一个自然村,村民要求建设新农村的愿望特别强烈。市里要求的“三清一筹”和自建项目早就完成了,但新农村建设点的申报却没有批下来。老谭既是村里的挂点干部,又是谭家人,乡亲们对他的期望很高,他感到压力大。这下好了,新农村建设点申报成功,他对乡亲们也就好交代了。
谭家村能够获批,得益于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推出的一个新举措:大力发展自建点。
农民:“要我建”VS“我要建”
日前,记者在谭家村看到:很多村民建了新房。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因势利导,不拆一栋新房。村旁的山坡下面,挖出了一个小湖。湖边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建成后,是村民茶余饭后的绝佳休闲场所。村内大小道路均已夯实,用红石砌成的路基,给人一种分外温暖、踏实的感觉。一台挖掘机忙着做收尾工作,进村的道路已经硬化。由于施工,路面上结起了一块一块的黄泥。几个村民用铁锹在铲路。老谭说,他们都是义务的,而且是自发的。
“各扫自家门前泥嘛,当然积极。”记者打趣。
“不是的。整条路都扫。”老谭立刻纠正。
“新农村建设,要给各家各户派工吗?”
“派啊。不过,刚才铲路不是派的,也不计工作量。”
“给村民派义务工,好派吗?”
“好派。不管什么事,招呼一声就来了。”
“哦。为什么建设新农村,大家都这么积极呢?”
“自己的家园啊,谁不想搞好一点呢!特别是看到人家搞了新农村的,那个生活环境,真让人羡慕。对比一下自己村,都想早点搞。自筹资金,每人300元,也不少啊。开个会,一下就交齐了,还有自愿多捐的。”
采访中,许多基层干部发出了同样的感慨:以前搞新农村,老百姓觉得是政府“要我建”,总想多要点钱,讨价还价。现在好了,老百姓积极申报,抢着要建新农村。
政府:“预备点”VS“自建点”
其实,不仅谭家村,全省各地的老百姓,建设新农村的热情都特别高涨。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全省申报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突破1万个。但根据规划,省里每年安排的新农村建设点只有8000个。现在,我省每年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省级财政支出已达7亿多元,是最大的一笔单项支出。每增加一个新农村建设点,省里就得增加9.2万元的财政支出。
老百姓建设新农村、新家园的热情要保护,省里的财力又有限,怎么办?我省新农村建设战线的广大干部,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推出自建点建设新举措,想方设法满足老百姓的新期盼、新需求。
什么叫自建点?自建点,是不是就让老百姓自己搞新农村,政府不管事?当然不是!省委副秘书长、农工部长、省新村办主任吕滨告诉记者:“省级点的补贴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省里占大头。自建点,除了补贴资金由县级财政支出外,其他的跟省级点一个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