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规划局透露,被称为“广佛之心”的白鹅潭地区将建广州超过600米的第一高楼钻石大厦,将与白天鹅宾馆隔江相望。(6月16日《广州日报》)
眼下,各地的摩天楼建设一浪高过一浪。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本月初报道,中国第一份以“摩天大楼”数量来衡量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报告“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日前问世。报告称,当今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超过200座,这一数量相当于美国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
摩天楼作为工业化、城市化的标志,在西方世界也曾广受追捧,但随着人们的深入研究与观察,却发现摩天楼简直就是经济周期的“坐标”。经济学家劳伦斯发现,世界最高大楼的开工建设,与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高度相关,大楼的兴建通常都是经济衰退到来的前兆,并呈现出“百年病态关联”:大厦建成,经济衰退。这就是“劳伦斯魔咒”。而近年来的情况似乎仍在验证着这一“魔咒”。
有人认为“魔咒”是娱乐化的经济指数,并无实际意义;也有人认为,“魔咒”揭示的是从投产冲动膨胀到资产泡沫破灭的运行过程,直观而深刻。
“魔咒”灵验与否姑且不谈,从城市化进程的角度看,摩天楼其实是高密度城市化生存的产物,典型的如日本、香港等地。这些地方人均土地资源量很少,要承载人口数量太大,只好向立体化、向高层发展。
但从城市建筑环境学的角度来看,摩天楼有很多的弊端。首先摩天楼对城市的生态有很大的破坏,它的维持费用、社会成本非常高。据报道,国内的上海金茂大厦仅每天的管理维护费就达100万元。因此,摩天楼建成后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人力,将会演变为现实的“资本黑洞”。
如何抗击各种灾害、抵御突发事件甚至恐怖袭击都是高层建设无法回避的挑战。其中,消防救援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座高100米的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在半分钟就能沿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形成立体火灾。除此之外大风也是摩天楼的一大威胁,会给电梯钢缆带来危险。设计大师崔恺在“9·11”事件后曾说,超高层建筑的欠经济性不是最大的困惑,安全防灾的把握却是头等大事,他认为国内对此基本上缺乏考虑。
虽然,对于国内众多摩天楼的集中建设,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区别看待,不能够一概而论,但有一个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许多不具备“经济中心”特性的城市,如今也竞相规划兴建世界级的摩天楼。比如,人口还不足100万的广西防城港市计划兴建528米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还要高;GDP总量刚刚破1000亿的贵阳,一下子规划了17座摩天大楼,在全国居第五位。
其实,把摩天楼当作现代化的必然标志是一个认识误区。事实上,衡量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并非楼越高、越多就越好。一座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达、宜居宜业的城市,才是令人向往、充满魅力的城市。而没有长远规划、审慎决策兴建的摩天楼,很可能不是城市靓丽的风景,而是潜藏的隐患与风险。(尹于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