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城市建设“花拳绣腿”怎禁得住暴雨考验

2011年06月23日 14: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六月到武汉去看海,在武大操场游泳,坐公交冲锋舟》等多篇反映大雨导致城市内涝的帖子引来网民的“围观”。网民“牧阳光”在一篇帖子中说,18日武汉大雨导致全城内涝,微博上出现最无奈的话语:各大院校普遍被淹,爱玩的“童鞋”在操场上尽情畅游,至于是否有人在操场上摸到武昌鱼不得而知。(新京报)

  以往鲜亮的城市在瞬间变成“水城”,暴露了一些看似“现代化”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城市像摊大饼一样的越扩越大,而城市“内核”却越来越空。在看起来坚硬的城市外表下,几场大雨浇出了城市的脆弱不堪。

  “城市内涝”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年年出现,但凡遇到“强降雨”,都逃脱不了公交车变“冲锋舟”、车库变“水库”的命运。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是否想到排水设施已年久失修?江西赣州城市排水系统还是宋代遗留下来的,让多少管理者汗颜?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纷纷陷入“汪洋”之中,还有多少城市只看“地上”、忽视“地下”?

  只追求短期的效益,让城市发展模式已走向“畸形”。反观国外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法国巴黎地下排水系统长达2347公里,规模超过巴黎地铁。下水道拥有通畅的排气系统和充足的空气,两旁有宽约1米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被地方市政当局作为旅游景点供游客参观,就算出现百年一遇的暴雨,也不可能出现内涝怪象。德国汉堡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洪水期既保证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

  与国外相比,我们竟然可以忍受年年“内涝”的现实,可见我们的承受力有多强大。然而“内涝”不仅给民众生活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给社会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而这些损失由谁来赔偿?相关部门与其在内涝后做“修补”工作,不如提前规划、未雨绸缪,完善城市地下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造福一方百姓,为民众提供便利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高楼林立的“外衣”看起来华美,却是“中看不中用”,这样的城市只适合“参观考察”,而只有生活其中的市民才能真正体会到城市是否“宜居”。舍本逐末的城市发展思路经不起推敲,几场暴雨让排水管网彻底暴露,更让城市窘态百出、狼狈不堪。城市建设管理者需要认真吸取教训,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知道,城市不是用来“观光”的,而是用来“居住”的。(至善若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