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安居房上的五星红旗:百姓不忘“党的好政策”

2011年07月20日 08:53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安居房上的五星红旗:百姓不忘“党的好政策”
    沿着318国道,一幢幢藏式楼房房顶上,除了祈求幸福吉祥的风马旗,便是一面面引人注目、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徐绍峰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沿着拉萨去往日喀则的318国道,驶过一片金黄色油菜花地,再经过一段碎石路,便来到了房顶上插着红旗的日喀则市江当乡江当村平措老人的家。

  牛羊安静地沐浴在7月的阳光下,一条黑狗四处游荡着,看见生人摇着尾巴并不出声,堆满农家杂物的院子里散发着田园牧歌般的韵味。58岁的平措老人笑盈盈地从家中快步迎了出来,妻子也紧随其后。

  平措一家的幸福生活

  平措家的房子是江当村第一批第一户石头结构的安居房。

  门楣上镶着的白底红字铭牌上,红色的“2006”以及红字下方一排“社会主义新农村—日喀则市农安办制”的黑色小字,提示人们,平措家的安居房建成于2006年。而在平措家周围,放眼所见,除了“2006”,还有“2008”、2009”等年份字样,表明江当村安居房建设一直没有停止。其实,从汽车驶进村子开始,记者就看到了成片漂亮的安居房掩映在蓝天白云下,成为一片亮丽的风景。

  这是一个如今在西藏随处可见的幸福安宁的村子。劳作间隙,村里的妇女总喜欢在院子里围成一圈,喝着酥油茶,闲话家常。

  平措家的院子非常宽大,里面停着一辆运输卡车。85头牛羊分散在院子里和房子的一层,而平措老人和4个已经成家的儿子加上4个孙子,一共14个人住在宽敞明亮的二层,享受着天伦之乐。二楼一间铺着花地砖、墙上全是手工藏画的房间,是平措家的客厅。当平措的妻子热情地倒上酥油茶,拿来乳酪和藏式油饼招待记者时,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整个房间里飘逸的浓浓酥油茶香,更有主人家无处不在的喜悦和幸福。

  安居房是平措老人喜欢谈的话题。“盖房用了一个多月,然后是半个月装修。”平措这样描述他家的房子。他说,藏族的乔迁大喜,仪式非常隆重。乔迁之日,平措不仅请来了远在白朗县的亲戚,还请来了左邻右舍。“前后100多人,连续庆贺了两个多星期。”

  平措觉得,这样的庆贺是值得的,也是需要的。他告诉记者,上个世纪50年代初,家里住的是“夏天不下雨才可以住,一下雨就没法住人”的房子,村里连路也没有,饭也吃不饱,20年前全村人均收入不超过800元。如今,住在400多平方米的安居房中,不担心刮风下雨,吃的东西跟城里差不多,小孩子都不知道什么叫糌粑了,村里人均收入早就超过了4000元。“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我要感谢农行江当乡营业所,更要感谢党的政策好。”

  插在房顶上的五星红旗

  平措老人的话没有错。

  沿着318国道,一幢幢藏式楼房房顶上,除了祈求幸福吉祥的风马旗,便是一面面引人瞩目的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人民银行日喀则地区中心支行宣传部副部长方旭告诉记者:“房顶上的国旗都是藏族同胞自愿插上去的,有的插了很久,更多的则是新插的。”这一点,记者在林芝采访时,从阿沛村村长阿布嘴中也得到了证实。

  享受着党的好政策,藏族同胞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便是在房顶上插一面五星红旗。

  他们的感激是发自肺腑的、真诚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绝对不会想到,在迄今保存完好的日喀则市江孜县班久伦布村“帕拉庄园”150.66平方米的奴隶院中,解放前夕这里竟然住着14户人家、60多名农奴。奴隶院中,最大的房间14.58平方米,最小的4.05平方米,平均每个农奴占有2.5平方米。而庄园主两口人则占有建筑面积5357.55平方米、82间房。农奴们祖辈要在这些低矮的仅有几平方米的房屋内生活,他们除了简陋的生活用具外一无所有,年老失去劳动能力时,通常被庄园主一脚踢开,过着凄凉的晚年生活。

  现在,与奴隶院一墙之隔的是拉巴顿珠家5人居住的、面积多达500多平方米、堪称“豪宅”的藏式楼房。这幢楼房投入30多万元,家里电视、沙发、电话……一应俱全,女主人打理家务,并将一间门面房以每月200元的租金租给了一个商家,日子过得富足而悠闲。这个与奴隶院和当年农奴艰难生活形成强烈对照的房子和房主家的生活,不仅浓缩了西藏60年的巨变,也显示了,没有党的好政策——类似农行江孜县江热营业所给予拉巴顿珠家5万元低利率建房贷款这样的优惠金融政策的扶持,拉巴顿珠家是难以实现生活翻天覆地变化的。

  “帕拉庄园”对面的奴隶院与拉巴顿珠家宽大敞亮院子间的巨大反差,让人们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藏族同胞如此喜欢在房顶上插上一面面五星红旗。因为,那不是一面面简单的旗帜,而是一面面从心灵深处升起的人心的旗帜。

  安居房背后的金融身影

  每一面红旗的背后,都深藏着一个60年间生活巨变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的主题。而每一个故事主题的演绎,都离不开当地金融从业者艰苦工作的身影。

  在拉萨,在日喀则,在山南,在林芝……在西藏的每一个地方,作为改变农牧民居住条件、发放安居工程贷款的主力军的农行,以及人行的优惠政策、农行人的身影,都已经深深烙在了每一个农牧民心头。由于农牧区信用社网点都改制为农行基层营业所,因此,农行营业所成了与农牧民打交道最多、也是与他们日常生活水乳交融在一起的银行网点。在西藏,农行的2人营业所、3人营业所……星星点点散落在地广人稀的藏区。那些常年工作在高海拔地带、身上带着各种疾病的金融人,他们像寒冬温暖的灯火,用热情周到的金融服务,照耀着农牧民的生活,传递着党给藏族同胞带去的各种优惠金融政策。

  平措家就从农行日喀则市江当乡的3人营业所中获得了7万元利率为3.33%的财政贴息贷款,以及4万元利率仅为1.08%的安居工程贷款。用这些贷款,加上政府补贴的1.3万元,以及政府提供的部分盖房木料和自筹的一些资金,平措老人总共投入了28万元,盖起了在当地人眼中非常“豪华”的安居房。

  “2006年借的贷款,现在都已还清。”平措说,随着拉萨到日喀则的拉日铁路的兴建,平措家现在又从农行借了20万元贷款,购买了一辆总价为35万元的大型运输车,准备搞运输。“一个月前,这辆车刚买回来。现在沙石生意好,运输需求量大。”平措说,自己家已经很富裕了,现在要做的是带动更多贫困农牧民致富。事实上,平措家现在已雇佣了当地4户农牧民。

  “安居工程贷款发放时间,一般只有2到3天,必须办完。”平措家离318国道不远,江当村的安居房贷款发放对当地农行3人营业所来说还算便利。但很多地方离国道很远,交通非常不便。农行江当乡营业所主任次仁多吉说,每周他们都要到农牧区流动服务一次,到达那些偏远的农牧区,他们不得不靠走路、骑马,花费数天时间艰难跋涉。现在,江当村总共70多户农牧民中,已有50多户住进了安居房。而在日喀则市江孜县,10535户农牧民中,也有1724户搬进了安居房。截至今年6月末,农行日喀则地区分行已经发放农牧民安居工程贷款2.7181亿元。一连串枯燥数字的背后,人们能够想象到的是一幢幢安居房的拔地而起,一户户农牧民搬进新居时的幸福笑脸,却难以想象金融人付出的辛劳,以及金融优惠政策给农牧民带来的巨大实惠。

  或许,安居房顶上那些摇曳生姿的旗帜,就是农牧民对金融人的辛苦付出、对党的好政策带给农牧民生活巨变的最质朴的表达。 作者: 徐绍峰 刘伟兵 朱耀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