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成交289套 深圳楼市遇“最冷”黄金周

2011年10月10日 09:2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让深圳楼市“金九银十”的传统说法彻底“破产”。来自市规划国土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在黄金周7天里,深圳全市新房成交仅289套,日均41套,仅为去年假期的一成,成交量连去年同期的零头都不到,而与9月平均成交水平相比也下跌了近四成。因此,“惨淡”成为这个黄金周楼市的关键词。

  在楼市现实下,房地产中介们也在做最后一搏,尽管公司门前门可罗雀,他们还是通过电话、举牌等方式四处揽客,而“熬不过”的经纪人们也在这个“十一”纷纷辞职转行。

  专家表示,继续受到严控政策的影响,深圳第四季度的楼市也不会大起大落,不过,楼市的促销节点也许可能很快就会到来,想购房的市民可以把握住这个机遇。

  量价齐跌 黄金周楼市史上“最冷”

  289套,很难相信这是今年十一黄金周七天全部的新房成交量。而记者了解到,去年这一数据是2542套,其中“十一”当天就售出659套,是今年七天的总数的2倍多。

  根据以往的惯例,十一长假的楼市销售会呈现“前高后低、总体火爆”的特点,但来自国土委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1日至4日,全市每天新房成交量都只有个位数,分别为7、6、4、4套,5日起有所回升,而7日134套,是7天中唯一突破百套的一天。不仅是成交量少,成交均价也不怎么“给力”。统计数据显示,黄金周7天中,只有2天超过20000元/平方米,分别是2日、4日;另外5天均价都在20000元/平方米以下,其中,成交量最大的10月7日成交均价仅为13969元/平方米。

  在十一期间举办的秋交会,也让人有些失望。记者看到,本次秋交会,深圳本地的楼盘项目只有21个,占整个秋交会的2成,但实际销售的楼盘只有8个,其余都不在销售期内,6成以上的项目都以打广告为主。而招商、中海等深圳本地品牌房企,都缺席本次秋交会。

  优惠加大 买卖双方博弈持续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虽然没有出现市民所期盼的大举降价,但新房价格明显止涨,且优惠力度有所放大。

  位于宝安龙华新城的龙华花半里楼盘,十一期间推出约400套新品,单价大多在12000~15000元/平方米之间,总价集中在99万元~120万元左右。与前期产品17800元/平方米的均价相比,直接降了约2800~5800元/平方米。再如龙华合正中央原著十一期间推出优惠活动,购房总价可减8万,在此基础上可享受9.8折,7日内签约再减5万,一次性付款可再享9.9折。

  代理宝安区三个新盘的经纪人黄先生分析说,“黄金周期间,开发商与买家都形成一种平和的心态,甚至可以将其解读为一种安静的博弈。开发商虽然抓紧促销,但却没有大力甩盘的情况,而买家也是如此,不会因开发商一点点折扣就买房,大多会继续观望。”

  业内气象:置业顾问纷纷转行

  虽然今年这个黄金周很是惨淡,但是地产中介却忙过以前任何一个假期。在南山某大型地产中介工作的李洋告诉记者,每天至少接到上百个电话给客户,向他们推销自己公司代理的龙岗、惠州、东莞较为便宜的新房。“尽管经常吃闭门羹,但还是要厚着脸皮。”李洋说,“上面给出任务压力很大,每天带客看房的人数都有具体的规定。”

  据小李介绍,从9月份开始,深圳陆陆续续就有些小型的地产中介关门结业,尽管中原地产、世联地产这些大型的连锁地产中介,不至于倒闭,但是员工的辞职数量却在不断上涨。“在深圳,由于工资主要由每个人销售额所拿的提成组成,因此,房卖不出,钱就没多少,而在深圳日常开支也很大,所以很多置业顾问都入不敷出,最终转行。”

  中原地产总经理李耀智分析认为,一方面,大部分二手楼业主不急于出售物业,在价格上比较坚持,即使少数着急卖的业主,议价空间也不大;另一方面,黄金周期间,开发商加大了推盘力度,他们的工作重心也就自然转移到售卖新房上去了。“以往只是主打做片区二手房代理的地产中介,它们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艰难,也越来越小。”

  专家说法:促销节点或将到来

  众厦地产总经理助理林晓华表示,开发商在价格上没有做出大的让步,同时推盘量比较少,导致大量购房者观望。

  “楼市最大压力是在中低端楼盘,降价幅度会在10%~15%左右,而高端楼盘由于推盘量减少,价格将继续僵持。”林晓华认为,深圳楼市的促销节点可能很快就会到来,想购房的市民可以把握住这个机遇。

  中原地产总经理李耀智分析认为,以往“五一”、“十一”前后是销售旺季,但现在许多开发商已经不再按这个季节规律推盘,因此也不能简单通过黄金周的销售情况来判断整体楼市情况了。(记者 阮晓光 龚夷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