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广州保障房小区面貌日新月异的一个缩影。
作为广州大型保障房小区的典范,金沙洲保障房小区配套建设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托儿所,以及肉菜市场、老人服务站、卫生站、邮电所、派出所、柜员机、公厕等公建设施。记者从广州市住房保障办了解到,金沙洲地区正在筹建一个三甲规模的综合性医院,计划于2012年底前投入使用,还将引进大型购物商场。
龙归城保障房项目,则规划设计了齐全的配套设施,并在沿城市干道设置商业中心和商业小广场,把所有商业和服务设施集于一体,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商业需求。还设置独立社区服务中心(含大型多功能礼堂),满足社区集会、交流等需求;设置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足居民日常的医疗服务需求。公建配套与非公建配套的建筑面积从占住宅建筑面积的6%增加到11%。
记者从广州市住房保障办了解到,今年在建的所有保障房项目,都明确了“楼宇和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同时竣工验收”。
多位参与了广州保障房规划设计的专家透露,今后广州新建的保障房项目在规划配套方面,除了继承过往项目建设的优点外,还在不少地方偷师新加坡、中国香港及内地其他城市同类型项目经验,不但公共配套大幅增加,户型设计也更灵活。在保障房的配套设施上,不少将与商品房标准看齐。
制度创新破解资金用地两大难题
各地风起云涌的保障房建设大潮,正在引发“大跃进”的忧思。广州作为广东两大保障房建设的试点之一,正在创新保障机制和工作方法,推进保障房的建设。而这种机制的创新,正是避免保障房在建设大潮中出现走样,突破保障房建设瓶颈的有力武器。
“保障房建设目前面临的第一难题是资金缺口大,第二是土地配置难。”有专家指出。
对于广州而言,难题不再难。
广州采用提高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房建设的比例、建立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等方式,破解资金“瓶颈”。今年,广州将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房建设的比例从10%提高到13%,并将土地出让溢价部分按比例返还用于保障房建设。
广州还首创“保障房土地单独储备”制度,破解用地“瓶颈”。据介绍,早在2009年广州便出台《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办法》,在全国首创保障性住房土地单独储备制度,2009年至2010年共完成“红线储备”29宗、480.21公顷,其他9宗、350.78公顷用地,正在推进房屋土地征收、用地报批等实物储备工作,并将适时列入建设。
广州首创的“限地价、竞配建”方式出让受到广泛关注。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限地价、竞配建”是广州市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房建设的新举措,即国土部门针对出让地块设置价格上限,当企业竞价达到上限价格时即停止竞价,竞买人转为现场投报配建保障性住房面积,投报面积多者胜出。今年4月,广州首个“限地价、竞配建”项目荔湾区高尔夫球场地块,被保利地产竞得,将提供3万平方米的保障房。
广州市还允许企业(单位)自建保障房,并执行国家规定的税费减免政策,实行保障性住房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近日,广州8家企事业单位宣布将利用自有土地兴建保障房,计划筹建保障房13395套。
骤然提速的保障房建设质量是否有保证?怎样防止“瘦身钢筋”等劣质材料浑水摸鱼?……一系列问题备受关注。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在推进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借鉴在援建汶川时发挥实效的“四控制一确保”管理体系,即严格控制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确保廉洁奉公。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要在做大保障房“蛋糕”的同时,建好、管好、分好“蛋糕”,做到民心工程让人民放心,同时坚决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加大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应,确保实现今年的房价控制目标。(记者 郑佳欣 实习生 谢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