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如果说之前,市场上出现的些许优惠,还能以“真降”抑或“假摔”来进行质疑的话,近日,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均出现了多个项目大幅促销,甚至引发业主维权事件则是实实在在的降价。
尤其是标杆房企,如万科、龙湖、中海等房企的表现,被业内誉为拉开了市场发生转向的序幕。这是因为在一定意义上,它们的资金状况还算不上艰难,只是对市场形势有了相对理性的研判,采取了“抢跑”战略,为安全过冬做好充分的准备。 晚报记者 王亚平
有数据为证,今年前9月,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841.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970.8亿元,同比分别上升39.9%和35.9%。而龙湖地产今年1~9月,其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82.5亿元,按年增长50.9%,成为前三季度业绩最好的上市房企之一。
回想2008年,在其他房企都按兵不动时,万科率先采取了“抢跑”战略,主动优惠,项目得以热销,快速回笼资金,为后续发展蓄势。
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房企渐渐学会了“主动出击”,心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在郑州,近期多个项目加入了优惠大军,其中不乏原本销售状态良好的企业,一边开发新项目,一边对老项目做出让利优惠,甚至为了避免引起老业主的不满情绪,采取变相降价的方式,“如果等到资金十分紧张的时候再作价格调整,恐怕就无济于事了。”
然而有个别房企,为了保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不惜趟民间高利贷的浑水,殊不知,这并非良策,一旦销售不如预期规划,不但会加剧资金困境,还可能断送一个企业的未来,被誉为房企的“慢性毒药”,目前已经连续拖垮多家中小房企。
综观市场上的烂尾楼、企业被吞并者大都是因为曾经对行业发展缺乏理智应对、盲目扩张。
眼下,房地产调控政策无放松之信号,短期内楼市转向也几乎无可能,渐入寒冬是大势所趋。与其借贷豪赌市场预期,盲目幻想政府救市,不如顺势而为,在大局既定的情况下,降价求量,为企业的长久发展积蓄实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