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4电(房产频道 胡可璐)调控持续,楼市入冬,房企普遍遭遇生存压力,拿地热情更趋谨慎。据悉,10月份国内 9个城市均无住宅地块成交,土地市场遭遇寒流,观望情绪浓厚。
专家表示,未来调控政策与房价走势仍不明朗,房企目前考虑的是生存问题,相比扩张拿地,采取保守策略、持币观望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9城市土地市场零成交 土地市场“入冬”
11月9日,昆明11月份的首次土地拍卖以冷谈收场,1宗商业金融地块流拍,1宗城镇用地底价成交,最终成交面积56835.83平方米,17391万元。
近日,上海土地市场有5幅地块出让,但4幅地块提前发布消息终止出让,仅一幅地块成功交易。近期广州市土地市场也频频遇冷,出让18宗地块中取消12块土地的出让,卖出的地块也都底价成交。土地市场提前入冬,加重了市场的观望情绪。
中国指数研究院重点监测的100余家房企中,10月仅中粮地产在上海有新增土地,其余重点监测房企均未在一线城市出手拿地。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10月份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厦门、福州、吉林、洛阳、西安9个城市均无住宅地块成交。10月北京土地市场多宗地块无人问津,11月份虽有爆发,但土地出让金却同比大幅下降40.81%。业内人士称,伴随着房价下跌,住宅地块受火热关注的时代已经过去,土地市场的冬天已经来了。
开发商求生拿地谨慎 财政收入减少
年终将至,全国土地市场最近流拍成风,甚至出现“撤拍”现象。一般认为,第四季度本应是抄底土地市场的传统旺季,然而供需两旺的市场状态今年不复存在。
新城市地产董事长曹志伟认为,卖地遇冷主要是时机的问题,现在地产商对于经济和地产走势都很迷茫,所以开发商会慎重。下半年大部分公司受限购限价的影响,资金回笼不畅。
而楼市调控不见放松,很多房企面临的是生存问题,缓解资金链压力、消化库存是当务之急,而不是扩张那地。对此,地产经纪学家邓浩志表示,现在楼市已进入严冬,所以房企也应转为采取保守策略。现在也正是各房企练“内功”的时候,优化产品,调整市场结构、营销策略等,为明年做准备。
在现金为王的策略下,开发商更愿意选择观望。上海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姚玲珍指出,在未来调控政策与房价走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资金较为充裕的开发商也在观望,或许到明年一二季度才会有较显著的拿地意愿。
随着土地市场低迷,可以预见,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缩水,频繁的土地流拍将给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带来一定压力。专家表示,在楼市调控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要转变依赖“土地财政”的思路,拓宽财政来源,复苏地方实体经济。姚玲珍认为,地方政府可发金融债补充财政资金,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发展地方融资平台,支持地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