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万科新盘折让近三成 或引领沪楼市新一轮降价潮(3)

2011年11月17日 13:35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策

  部分开发商短暂促销后封盘

  昨日,记者实地探访了曾经高调宣称打折销售的几个楼盘,发现开发商在短暂地开盘促销后,又宣布 “暂时性不开盘”。

  昨日下午,记者以购房者身份来到位于陕西北路近澳门路的乐活居,该楼盘以 “黄金地段”为主要卖点,走进售楼中心,较为冷清的店堂内只有几位工作人员,前台上码放着几叠楼盘宣传页,其中一张宣传页上的 “88折”很是夺人眼球,期间的宣传语更是颇为吸引人,“88折280万超值享受市中心两房一厅,仅限50套”。

  记者随即表示对有折扣促销的楼盘很感兴趣,但售楼小姐莞尔一笑: “我们这个楼盘折扣促销从11月6号就开始了,目前已经结束了,现在这个楼盘是 ‘暂时性不开盘’”。

  据该售楼小姐介绍,乐活居以折扣促销的乐活年华 (59平方米)、铂金领寓 (63平方米)、空中华邸(65平方米)几个楼盘,目前均价是49500元/平米,今年年底交房。见记者对这几个楼盘比较感兴趣,售楼小姐又改口称, “现在如果你真想买, 98折我们也卖,只要你接受这个价格”。早前以88折促销的三号楼,如售楼小姐所说,除去促销中卖掉的50套,还剩200套。

  而据业内消息称,降价潮来袭后,乐活居在本月上旬,在促销楼盘中,折扣却不只88折,甚至低到83折, 300万元左右的房子,优惠幅度在50-60万元每套。

  见记者比较犹豫,售楼小姐表示可以在看房预约表上留下联系方式,如果再有折扣销售第一时间联系笔者。但值得注意的是,翻开小册子,在看房预约表上,记者发现,签名留下联系方式的,只有寥寥六七人。很明显的是,目前有购房打算的老百姓,还是持观望态度的居多。

  房企巨头开启“过冬”模式

  万科上海的此番打折促销,似乎正在印证房企巨头已经开启 “过冬”模式。

  在近期的一次交流会上,万科总裁郁亮曾明确表示: “万科已经进入冬天模式,在这个模式下首先就是现金为王,现金流比利润更为重要。其次就是积极卖房,不囤地。第三,更慎重的买地,买地是最浪费钱的,不能买错地。”正是基于这种 “过冬”的理念,万科不仅在上海,还在北京、深圳、南京、青岛等城市多个项目都在下调价格,试图以低价入市的策略,快速实现销售变现。

  不仅是万科,众多房企巨头不约而同进入 “过冬”模式。十大标杆房企 (万科、保利、富力、恒大、华润、金地、绿城、雅居乐、招商、中海)今年前10个月的购地金额仅占销售款的21%,创出历史新低,这一比例甚至不及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中的2008年。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全国13个主要城市今年1—10月累计成交居住用地4450公顷,同比大幅缩减28%。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日前在香港甚至首次表态,在拿地方面,年底前 “不买地是原则,住宅地产不买,商业地产更不会买”。

  从房企披露的数据来看,多家上市房企的销售业绩在10月出现量价齐跌。万科10月实现销售额103.4亿元,环比下跌17.3%,同比下跌33.3%;保利地产10月签约金额54.2亿元,环比下滑19.5%,同比下降39.2%;富力地产10月实现合约销售金额20.51亿元,合约销售面积16.67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下跌了31.8%和20.4%。如何 “过冬”成为房企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了。

  ◎观点

  房价究竟能降多少?

  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认为,部分地区的房价可能会下降50%,个别地区跌幅甚至会达到70%、 80%。而限购令一旦松动,应迅速清空投资性房产,此后,房价下跌可能将持续三到四年。

  恒生银行私人银行及信托服务主管陆庭龙表示,中国的房地产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财政能力能承受多大的压力。过去两年,在银行限制贷款,土地补偿金要增加、土地闲置要罚款等大背景下看来,房价调整是正常的,问题是调整多大,多深, 20%到30%还比较有可能,这个调整幅度也不过分。中国经济发展至今,目前的GDP增速仍能维持在9%左右,房地产市场怎么可能崩溃?在他看来,整个经济环境调整最终还是要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如果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对于中小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在未来一两年内都会有一个修复的过程。时间会是最好的工具,一年可能不行,但两年、三年后,当中国的GDP增速维持在8%或是7%的时候,工资水平一定会涨。天平一方是房价在增长,另一方是GDP在增长,民众薪资水平在增长,人民币购买力在提高,什么时候天平趋于平衡就是房地产调控成功之时。(记者 张骏斓 杨冬 俞佳 任文娇 实习生 殴昌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