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杭州某房地产公司实习的研究生大奇(化名)有点不敢看如今的行情。去年年底买下的房子,如今已经跌去了十多万元。这对于几乎没有收入的他来说,的确不算是个小数。
北师大教授董藩在微博中曾说:房价下跌占86%的有房家庭不高兴。这话虽然遭到了多方的驳斥,但也的确说出了一些有房产家庭的窘境。
面对刚入手的房子资产缩水,去年至今年年初被“套在山顶”的购房者反应不一:有的联手去向开发商闹;有的隔三岔五去向中介了解下行情,肉痛总归是肉痛,但大部分也只好忍了。
大奇也曾经跟着去当了回“房闹”,但他后来觉得没多大意思,放弃了。
去年买的房蒸发了10多万,当了一回房闹
学房地产管理出身的大奇连说几个想不到:想不到国家的调控会这么有效;想不到房价会跌这么多,超出了他的承受力;想不到国家会出限购政策。
去年年底,尚在读研期间的大奇好事成双。和女友登记了,同时和女友在下沙某楼盘买了一套跃层的房子,托人打了一个相当低的折扣。为了凑够首付,双方家长倾其所有,并且向朋友同学借了钱。
他买的是首期开盘的房子,89平方米,当时的市价约1.8万~1.9万元/平方米;他买到的单价约在1.7万元/平方米。“这个楼盘就在地铁边,而且交付时间比较合适,边上还有个湖。”因此,虽然有朋友曾说过形势不太好,但大奇还是毅然下了单,他甚至做好了房价下跌5~10%以内的准备。
这个楼盘随后各期的开盘价验证了大奇的想法,价格慢慢走高,直到今年4月,房价已经卖到均价约2万元/平方米。但随着杭州楼盘此起彼伏的降价声,该楼盘价格也开始下行,再度回到最初开盘价。就在这时,大奇仍然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今年6月,就在大奇买的房子的旁边,一楼盘以不到1.5万元的单价开盘,如一颗雷带动了下沙的降价潮。国庆节后,大奇所买的楼盘也终于熬不住了,打出7.5折的促销手段,价格降到1.5万~1.6万/平方米,比去年的开盘价还要低,顿时一阵哗然。
首先是业主坐不住了。“我们以前有个装修的QQ群,后来就变成了维权群。”大奇说,最主要就是那些买在最高点的业主情绪比较激动。
维权业主组织了几次维权活动,大奇参加了第一次,但后来就以事忙为由再没去过。这一方面顾忌到他目前所在公司的影响;另一方面他感觉这样的维权很难找到法律依据。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私心,好歹自己也参加过一次,就算以后真的有补偿,也会有他的份。
昨天,大奇刚刚又去了趟银行,把爱人打给他的钱加上自己节省下来的共5000多元转到了按揭账户上。为了节省开支,他甚至还和爱人分开居住,他住学校宿舍,爱人住娘家。平时几乎没给爱人买过东西,只有用公司发的券和卡和爱人一起逛逛街。
“当时是咬着牙买的,现在还没交付资产就缩水了十多万,谁不心疼呀。现在最大的希望是让它赶紧把剩下的房子卖完吧,卖完了就不存在降价了,我们心里也好受些。”大奇说。
谁说刚需任何时候都能买房
11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对于房地产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决不可有丝毫动摇,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
此话一出,敏感的楼市又是激荡一片,第二天房地产股票大跌。温总理的话被民间解读为“房价必然还会下跌。”
房价降到什么程度才合理呢?在杭州四季青做服装生意的李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如果真的降很多,就算我不断供,也会有很多人断供了。”
李先生今年五月份在位于九堡的红苹果买了一套二手房,100多平方米,当时价格约在1.9万元/平方米。选择这里的原因很简单:离他做生意的四季青很近,而且小区有不少他的温州老乡。
虽然当时形势已经不太好,但他还是选择了下单。李先生说:“之前一直想买,也看了很多一手房二手房,但形势好时都抢不上,二手房房东坐地起价,我回去考虑一下的功夫房东又上涨了十万。今年上半年明显感觉房东态度好起来了,我看专家都说刚需任何时候都可以下单,现在下单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讨价还价余地。跟房东还价砍下来几万后,我觉得差不多了就下单了。”
但随着媒体报道楼市形势不好,他开始心神不宁,时不时会跑到家附近的二手中介去问,他的房子现在跌了没有。得到的消息让他心寒:小区成交的价格一次比一次低,最近一套成交的房子已经降到了1.5万元/平方米,就连马路对面的丽江公寓二手房也降到了1.9万元/平方米,这下,他才感觉到房子真的降了,而且降了不是一点点。
李先生的这套房子当时买下来的价格是220万元左右,现在中介给的估价是180万元左右,而他当时的首付是60万元。“再跌下去,我的首付就没了,这可是我们夫妻俩辛辛苦苦三四年赚来的钱。”
有人劝他房子跌了,对自住来说是无所谓的,因为卖了再买,其实是一样的。李先生不这么看,他坚持认为,就算可以换房,他的资产的确是缩水了,那是他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让他更懊恼的是,虽然是首套,但银行按揭利率仍然上浮了5%,这样算下来,成本其实还要高。(记者 赵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