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0月,房企总囤地面积约为21.3万公顷
随着调控的深入,曾经风光一时的“地王”项目如今身陷两难,部分竣工的项目开始降价揽客,而不少开工或未动工的更是放慢了进度,“咬牙”闲置。11月15日,保利地产的北京蓟门桥地块“地王”项目因超限一年未动工而被媒体曝光。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全国已经完成出让但未开工的房地产用地约为21.3万公顷。
事实上,当年的“地王”项目至今未动工或在建的不在少数,《国际金融报》记者通过收集各方面数据发现,一线城市中,三年的建设周期内未拿预售许可证的“地王”项目占多数。
闲置的“地王们”
2009年是“地王”涌现的一年,殊不知当初的抢手货,如今成了烫手山芋
2009年6月26日,朝阳区奥运村乡(水源九厂东侧)住宅及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拍出了单价为当时最高的1.5万元/平方米。该项目逾期一年未开工,目前仍在“努力”中。同样磨磨唧唧不肯出山的“地王”,还有随后拍出的房山区长阳镇等项目。
与北京相似,据了解,上海2009年拍出的8块“地王”,截至目前仅有3块地上市在售,曾轰动上海的“迪士尼地王”项目甚至刚起步建设,而上市的土地中新江湾C6地块和位于唐镇以及青浦赵巷的两个“地王”项目销售额还不到当年土地出让金的15%。而新江湾C6块地的上市,是因为在当时的出让文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自《出让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年内达到预售条件”。
频创新高的地价无疑会推动房价,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地王们”乐此不疲地高价拿地、长期囤地?
“在过去房价飞涨的时候,开发商融资便利,企图用捂盘惜售的行为人为地制造房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是解释,“在施工阶段拖延就是一种间接性捂盘手段,但如今楼市惨淡,‘地王’难以延续之前的融资势头,势必陷入囤卖两难的局面。”
在尹伯成看来,囤地的根本原因在于房企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但在楼市调控趋紧的时下,资金紧张又成了房企的现实问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