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河北新建住宅市场调查:住宅销量增幅回落成事实

2011年11月29日 14:39 来源:长城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量价齐跌”、“寒冬已至”、“拐点初现”、“退房潮”、“崩盘说”……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种媒体有关楼市的报道铺天盖地,种种观点让人眼花缭乱。那么,我省的楼市现状到底如何?日前,记者实地探访了石家庄、廊坊、保定等地楼市。

  售楼处少人问津,工作人员称销售情况良好,官方数据显示成交量低迷

  连日来,记者在我省多个市走访调查楼市时发现,至少95%的楼盘售楼处冷冷清清,鲜有人上门问津。空旷的售楼大厅里,工作人员或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或两三个被分成一组进行电话营销,此起彼伏的拨号声和销售人员充满激情的游说声在大厅里回荡。

  记者来到廊坊市阳光逸墅楼盘售楼处,当表达出购房意愿时,销售人员表现出的热情几乎让人难以招架。从开发商的雄厚实力到楼盘总体规划,从小区的完善配套设施到多种可供选择的户型结构,从楼盘目前的优惠政策到未来的升值潜力,销售人员激情澎湃为记者描绘的楼盘蓝图,让人实在是有些心动。

  当记者询问楼盘开盘以来的销售情况如何时,销售人员称销售情况很好。当问到为何售楼处鲜见咨询者时,销售人员称咨询者平时上班忙,一般集中在周末来看房。在廊坊市华夏幸福城售楼处,置业顾问自豪地告诉记者:“几个月前,我们项目开盘的当天就签约了230多套。”

  记者从多个市房管部门统计数据中发现,这些市前三季度的住宅销量增幅回落已成不争事实,有的市下半年以来成交量更是呈持续下滑态势。

  1至9月份,廊坊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45072套,虽同比增长11.4%,但增幅降低了10个百分点;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43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93%,增幅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前三个季度,沧州市住宅销售面积37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7%,增速回落52.8个百分点。

  石家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石房在线”楼市行情数据显示,9月份商品房成交备案套数同比下降了3成多,而10月份成交量环比再次出现下跌。

  据保定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副处长李惠介绍,今年一至三季度,该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为51.6万平方米、24.7万平方米、41.5万平方米。第一季度商品房销量虽同比增长了69.2%,但第二、三季度商品房的销量却同比分别增长-40.3%和-9.4%。从新建商品房的成交量看,除第一季度同比增长77.04%外,第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78.6%、-4.4%。

  四方面因素导致销量增幅回落

  采访中,业内人士认为造成我省新建住宅市场销量增幅回落,甚至说持续低迷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去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了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一系列强有力的调控措施使得房地产市场得以逐步降温。廊坊市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廊坊房地产》副主编王少峰认为,调控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限购令,限购令不仅涉及一线城市,同时也将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纳入限购范围,这一政策使得原来有投机性和投资性需求的购房者不得不退出购房大军。据业内人士介绍,限购政策出台前,廊坊、保定等市都曾出现过炒房团的身影。

  其次,房贷门槛提高。“等了一年好不容易盼到房价有所松动了,就想春节前后赶紧把房买了。可还没来得及出手,就看到报纸上说石家庄的建行、工行、中行、农行四大银行又将首套房贷利率上浮了10%,据说部分股份制银行也上浮了房贷利率,有的上浮比例高达30%。这让我感到很为难。”今年一直有购房打算的省会上班族王先生,近几天跟人一说起房子就禁不住长吁短叹。

  “第三套房限贷和第一、二套房贷款门槛的提高,以及年内连续三次加息,虽然对挤出投资、投机购房者有一定影响,但对于需要贷款的购房族来说,无疑加重了购房成本,影响了他们的购买能力。如今,部分银行又上浮房贷利率,对这些需要贷款的购房族自然又是个不小的打击。”省住宅与房产产业协会会长张凤珠如是说。

  第三,购房者预期房价还有下降空间,存在持币观望现象。虽然我省的房价远远低于一线城市,涨幅也有所回落,但与我省多数购房者的承受能力仍不相适应。诸多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家始终如一的严厉调控下,炒房者和刚性需求族都不看好楼市。许多有意购房者的心理预期是房价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所以持币观望情绪浓厚,也直接造成了成交量低迷。

  第四,保障房建设分流了人们对商品房的购买。“今年,国家加大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也成为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最多、开工项目最多的一年。”张凤珠认为,保障性安居工程不仅对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解决了一部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分流了人们对商品房的购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