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绿城的救命稻草:中投挽臂绿城 意在海外基建?

2011年12月06日 08:3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刚刚摆脱破产谣言后,房地产商绿城第二次来到市场的风口浪尖。

  11月28日,据境内财经媒体报道,绿城目前正在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投”)进行深度接触。二者将与绿城阳光(绿城集团控股子公司)、美国私募基金黑石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绿城的此项举动意在依靠大型金融机构缓解自身资金链紧张的局面 。

  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这更像是一次拔刀相助。尽管很多观察家认为中投和黑石看中的是利润空间。

  早在今年6月,绿城中国(03900.HK)就公告称,绿城与绿城阳光、合资伙伴甲及乙,于今年6月3日订立协议,拟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四方股权分别为24%、6%、60%及10%。

  对于未披露的甲乙合作伙伴,绿城仅解释称,“甲为一家在中国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投资和资产管理;乙为一家在中国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主要从事股权投资。”

  时机很重要——在破产传言后,中投和黑石的身份才被透露出来。

  绿城副董事长罗钊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绿城不是和中投直接合作,而是与其旗下公司合作。”

  所谓旗下公司,指的是建银投资,它是中投旗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注册资本 206.9亿元,负责国内投资业务,经营范围为投资与投资管理、资产管理与处置、企业管理、房地产及咨询。

  另有接近中投公司的人士置评称,与绿城的合作,是中投董事长楼继伟亲自谈判并拍板定下的,建银投资作为中投在境内投资的运作平台,在此项目中只负责出资和执行。

  根据投资协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0亿元,绿城房地产、绿城阳光、建银投资、黑石分别出资4.8亿元、1.2亿元、12亿元及2亿元。各方约定在公司成立时初步出资20%,余下的80%将于合资公司成立后两年内支付。

  据已公开内容显示,上述合资公司将主要致力于在中国进行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养老和健康产业投资、股权投资、项目投资、投资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及受托资产有偿管理。

  有消息称,中投看好的是绿城的代建能力,并计划以类似商业模式在全国其他城市拓展,合资公司因涉及到外资问题,需通过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审批,合资公司尚未注册,大概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会有结果。

  “绿城在市场上算是比较激进的企业。在现在房地产调控的情况下,资金链紧张是正常的。而跟中投、黑石合作,则是可以让绿城的投资者以及市场恢复信心。因为这两家大公司都是金主。” 一位房地产开发商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与此同时,他猜测这给绿城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信心方面:“绿城可以用老项目与中投黑石合作,比如之前拿地却并未建设的土地。合资公司成立后,由中投和黑石出资建设等等,这些都可以帮绿城增加资金回笼渠道。”

  另有香港房地产基金高级经理认为:“尽管目前大家都猜测中投意在利润空间,绿城意在资金,但是这种说法太表面,如果代建的话,绿城只能从利润中提取7%的代建费用。”

  此外有市场猜测认为,由于此前中投董事长楼继伟于11月29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美国和欧洲应该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这可以缓解高失业率问题,提振市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楼继伟认为,完全依靠中国拉动全球增长,效果将是有限的;与新兴经济体不同,欧美经济目前没有通货膨胀的困扰,因此在现阶段应该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新的投资需求。他补充称,欧美的投资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在11月最后一周,楼继伟在英国《金融时报》网站的评论专栏文章中指出,中投公司非常希望参与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连续两天发表类似观点,无疑显示出中投对欧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偏爱”。而在上述四家企业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基础设施建设”业务被摆在显眼处。

  这应该不是巧合。(记者 孙维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